
小刀馬
高通公布了其最新的第四季財報,報告顯示,高通第四財季凈利潤為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億美元下滑89%;營收為5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2億美元下滑5%。每股攤薄收益為0.11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7美元下滑90%,比上一財季的0.58美元下滑81%。高通第四財季運營利潤為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8億美元下滑82%,比上一財季的8億美元下滑57%。
市場解讀高通凈利潤的下滑和其與蘋果之間的訴訟也有一定的關系,事實上,高通在過去12個月已經累計跌了26%。而競爭對手英特爾收創2000年互聯網泡沫以來最高,可能棄用高通基帶芯片的蘋果也創收盤新高。畢竟市場有消息稱,蘋果正考慮在2018年發布的iPhone手機和iPad平板電腦中完全棄用高通基帶芯片,轉而使用英特爾或臺灣聯發科的芯片。而且蘋果對高通的訴訟還在持續,蘋果顯然不愿意付給高通更多的專利費了,如果雙方難以達到一個相對的妥協點,那么蘋果真的棄用高通的話,對高通的打擊不可謂不大。

當然這次財報的凈利潤下滑也不完全是和蘋果之間的糾葛,畢竟雙方還在合作,更多的發展態勢或許是對未來的影響。據Strategy Analytics,全球基帶芯片的市場份額為50億美元,其中高通占有50%的絕對領先地位,聯發科和英特爾分別擁有25%和6%的市場份額。如果蘋果真的棄用高通,將抬升后兩家公司的行業競爭地位。對高通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眾所周知,高通的專利授權業務在全球陷入困境,除了面臨蘋果向加州南區聯邦法院和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的起訴和至少11億美元的索賠之外,還被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以行業壟斷為由處以巨額罰款,并正接受歐盟和美國監管機構的同類調查。之前高通在中國市場也遭受過巨額的罰單,不過中國手機企業眾多,市場機會巨大,尤其是作為全球第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是高通不可忽視的市場,因此雖然遭遇過巨額的罰款,但是高通依然重視中國市場的發展機會。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高通主營業務是研發和銷售半導體芯片,但利潤大部分來自專利授權。2016財年的專利授權業務毛利率高達61%,專利收入也從2007年的28億美元,翻了三倍漲至2016年的77億美元,正是搭乘了iPhone引領的智能手機浪潮。可見高通的業務模式還是非常單一的,尤其是盈利模式不夠多元,都是造成可能存在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一旦蘋果手機的發展遭受困頓,高通也會首當其沖地受到牽連,而和蘋果之間的糾葛已經逐步在高通的發展中顯現出問題,這不能不說是高通難以跨越的一道屏障,如果不能合理解決,未來的麻煩或許會更大。
畢竟,蘋果對高通的意義重大,每年手機發貨量已達2億部的蘋果是高通不可多得的大客戶,如果交惡蘋果對高通來說顯然是不明智的,但是如果不和蘋果據理力爭,那么高通也可能為他人做嫁衣裳,不符合高通的利益。據Macquarie Capital預計,去年蘋果對高通產生的基帶芯片收入32億美元,占后者總芯片銷售的20%;去年蘋果向高通支付了28億美元的專利授權費,占后者稅前每股盈利的30%。今年以來,高通扣押了對蘋果的專利費貼現,蘋果也拒絕為代工廠報銷上繳高通的專利費。其實對于高通而言,也到了應該調整自己專利授權以及未來發展模式的時候了,如果還是過分依賴蘋果的話,未來的路或許會更難走。
之前,市場有消息稱,高通暫停了在新一代iPhone和iPad原型機上測試基帶芯片的核心軟件接入權。但高通發言人對路透社表示,應用于下一代iPhone的基帶芯片已全部測試完畢,也發布給了蘋果,未來將繼續支持蘋果的最新設備。高通的算盤是,明年美國電信運營商將主打5G網絡,有助于更好實現蘋果看重的增強現實(AR)和無人駕駛。高通參與了行業標準的制定,到頭來蘋果還是要為5G基帶芯片支付專利費。不過,對于5G的發展,中國廠商的布局也很深入,高通如果能夠大力發展中國市場,或許也能找到更好的機會。

高通也在嘗試遠離單一的盈利模式,正在等候380億美元收購荷蘭恩智浦半導體公司(NXP)獲批,以便進軍移動支付的芯片市場。此外,高通也開始宣傳相機、AR設備、視頻壓縮、立體聲設備等,與蜂窩基帶芯片和移動無線通訊無關的產品,力圖實現轉型。對于技術的迭代和創新是高通必須面對的問題,不過捆綁專利的做法也很令人不齒,如果不改變原有的模式,或許未來的利潤下滑還將成為常態,此外借助更多的新興市場發展機會,進行技術創新和跟進,以及和新興市場的合作機會,對于高通來說不失為一個新的發展機會。比如在中國市場的研發能力,參與中國5G的發展和技術創新,未嘗不是高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