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購富士通,再次奪回全球PC霸主的聯想,這兩年的經歷可謂是驚險。
作為一個有著30多年歷史的老牌科技公司,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時代到來后,PC產業的創新可以說已經到達了瓶頸期。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持續下滑,移動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出現都在爭奪個人電腦的使用場景。
2016年10月,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PC銷量報告稱,第三季度的PC銷量約為6895萬臺,同比下降了5.7%,這已經是全球PC銷量連續8個季度下降。Gartner分析師Mikako Kitagawa表示,在新興市場,PC的吸引力很低,消費者并不樂于購買。新興市場的用戶更喜歡使用智能手機或平板設備來滿足自身的需求。
而另一邊,惠普、戴爾等PC品牌與聯想的長期競爭也一直存在。此前,惠普曾連續24個季度保持著全球PC市場第一,直到2012年10月,聯想PC出貨量才超越惠普,首次登上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今年聯想蟬聯了五年的全球PC霸主寶座再次被惠普奪走,聯想僅以1.2%的市場份額差排名第二,這對聯想的沖擊不小。
如今聯想宣布以2.24億美元的代價收購富士通旗下的PC業務,直接將對方4個點的全球份額納入麾下,不僅扭轉了自己領頭羊位置不保、業績下滑的局面,還讓聯想集團股價收漲了2.18%。
2.24億美元收購富士通其實是聯想撿便宜
富士通是日本最老牌的電氣設備生產廠商之一,在日本享有盛名。聯想要收購富士通PC業務的消息,從2016年10月便已傳出。當時,富士通和聯想宣布在個人電腦業務上展開戰略性合作。隨后,啟動了業務的整合談判,但協調整合后的體制等詳細問題耗費了較長時間,導致達成最終協議有所延遲。
根據聯想集團發布的公告,截至今年3月31日,富士通PC業務板塊未經審計的賬面價值約為1500億日元,折合102.95億港元;其截至3月31日前一年的經營溢利為92.2億日元,折合6.33億港元,8088萬美元。
從交易的價格2.24億美元(收購51%的股權)計算,這相當于給富士通PC業務的整體估值為4.39億美元。根據富士通8088萬美元的年度盈利來看,此次交易市盈率只有5.4倍,這樣的估值對于富士通的PC業務來說絕對不高,相當于聯想撿了一個大便宜。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聯想與富士通之間交易對價為2.24億美元,但從其公告來說,聯想應該在2020年之前無須支付這筆現金,這也意味著,這筆收購短期內還不會對聯想造成財務壓力。
要知道,聯想營業收入的70%左右來自個人電腦業務,其余20%左右的營業收入來自手機業務,由于手機業務在巨資收購摩托羅拉之后毫無起色,PC業務也小幅度下滑。從今年8月聯想發布第一財季的財報來看,截至6月份的季度凈虧損達7200萬美元,其中報告期的6個月內聯想手機經營虧損高達2.61億美元。
富士通是個緩沖帶,聯想給自己找了一張舊船票
聯想集團CEO楊元慶曾說過:“對于PC業務,聯想的目標是要繼續保持領導地位和良好的盈利能力。聯想在所有PC廠商中盈利情況最好,只有保持好我們的盈利,才能支持到第二波、第三波業務戰略的發展。”
聯想熱衷于收購國際知名品牌,自從十年前收購IBM PC部門取得巨大成功后,聯想集團便將這種模式復制到其他領域,例如收購摩托手機業務、收購IBM服務器業務等。
這次收購富士通實際上是在為之后的轉型做打算。這和當年百度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百度當時這樁交易如如今聯想收購富士通一樣并不被外界所看好,但是好歹百度為自己找到了移動時代的一張船票,幫助百度平穩度過了移動互聯網的競爭,走到了今天的人工智能戰場。
年初,經歷了組織架構調整及業務轉型初見成效,聯想PC業務恢復了增長,數據中心業務也展現向好勢頭。根據聯想最新的季報,聯想在整個Q2實現凈利潤1.53億美元。

“第二財季,我們對三波戰略的執行持續見到成效。個人電腦業務在保持業界領先利潤水平的前提下,實現了超過大市的增長。通過增強銷售能力、組建新的全球銷售渠道架構、推出強有力新產品等舉措,數據中心業務調整逐步見到成效。移動業務繼續按計劃推進業務扭轉,在大多數市場實現了超過大市的增長。”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如此表示。
不過,頻頻依靠收購來發展,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再加上“拖后題”的移動業務,聯想面臨的壓力一直不小。對聯想來說,人工智能才是未來。
今年7月20日,想第三屆全球創新科技大會上,楊元慶也在會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說:“AI是信息產業的未來,我們必須全力以赴,賭上身家性命。”
聯想轉型的“三波戰略”,PC第一波,智能手機、數據中心第二波、第三波便是圍繞設備+云。前期工作已經準備好了,AI是必然趨勢,聯想迫切需要抓住這個機會,來占得先機。
如今成功收購富士通PC業務,聯想給轉型找到了緩沖帶,接下來會如何發展,不妨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