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混改已經基本上塵埃落定,合作企業紛紛登場,就在大家猜測中國聯通將怎樣利用自身朋友圈的優勢發力市場之時,物聯網卻成為了第一個著力點。
8月25日,就在宣布混改方案后不久,中國聯通在廣州舉辦了第一屆主題為物聯網的生態大會,并成立了“中國聯通物聯網產業聯盟”。據中國聯通官微介紹,中國聯通物聯網產業聯盟發起單位范圍廣、陣容強,包括航天科工集團、電子科技集團、樹根互聯、東軟、光啟互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阿里巴巴、騰訊、新華三、博世、海爾、上海諾基亞貝爾、霍尼韋爾、中興通訊、華為、漢威電子、聯想、川儀、軟通動力、英特爾、亞信、大唐、百度、宜通世紀、高通、昆侖海岸、思愛普、思科、愛立信等30家知名單位。
在會上,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表示:“聯通的混改剛剛成功落定,按照方案,我們主要做兩方面工作。其一是在內部完善聯通的激勵體系;其二是與戰略合作者共同提高業務和創新能力。創新業務發展也是聯通混改考慮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物聯網無疑是通信行業中的重要領域,隨著通訊設備、傳感設備的不斷進步,物聯網空間巨大!
目前,中國聯通已在全國數十城市完成了NB-IoT試商用開通,全國300多城市具備快速接入NB-IoT網絡的能力。同時,中國聯通也在北京、廣東等多個區域已經開通了eMTC試驗網,具備試商用條件。
有觀點認為,NB-IoT只是一次平滑升級,經濟價值不大,物聯網的流量很小,產業價值還需要重構。即便物聯網發展迅速,但NB-IoT的前景也值得懷疑。物聯網通信通過M2M就可以實現,數據格式更加標準規范,雖然很多方面不如NB-IoT,但是數據的商用價值可能大,也更容易推廣。未來,隨著數據平臺入口的規模礦大,數據變現的新商業模式需要創新,物聯網的發展還需要全行業的探索。
在物聯網大連接時代,由于硬件市場的破碎化以及M2M通信數據更加標準化,擁有數據入口的網云平臺公司將獲得物聯網最大價值,組建大生態聯盟成為了中國聯通充分利用混改優勢將物聯網推向前進的重要動力。
所以,中國聯通混改落地將目標對準物聯網,也是順理成章,從目前的形式來看,三家電信運營商都在物聯網上發力,中國聯通并非是第一個。
資料顯示,中國電信在2017年6月與愛立信等合作伙伴正式發布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中國移動也在6月宣布成立中國移動物聯網聯盟,計劃2017年內實現全國范圍內NB-IoT的全面商用。
就業務進展而言,中國移動與中國電信分別在物聯網方面已經實現了落地。特別是中國電信,2017年7月,中國電信高調宣布窄帶物聯網NB-IoT(下簡稱NB)在京正式投入商用。據介紹,北京電信重耕800M的4G網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物聯專網,重點在智能抄表、智能路燈、智能井蓋、智慧停車、共享單車等領域成功開展多個NB應用的外場測試及試商用。
目前,中國電信與ofo、華為三家共同打造的基于NB技術的ofo智能單車已經正式商用。NB智能鎖鎖關閉結單時間小于5秒,電池可待機2年以上,同時極大改善在傳統網絡忙時忙區接入擁塞問題。此前,摩拜單車采用的智能鎖來自中國移動、愛立信的物聯網技術支持。

透過2017年的財報可以看出,在物聯網方面,中國移動將個人市場、家庭市場、政企市場與新業務市場定義為四輪驅動,其中物聯網與咪咕系列內容、和包及其他互聯網型業務,納入新業務市場,并在全國346個城市啟動移動物聯網建設,加快向基于SDN和NFV的下一代云化網絡轉型。
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10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網碼號資源使用證書》的有關通知,其中就包括了物聯網號段分配。中國移動獲得了148(0-9)號段(物聯網業務專用號段)、1440(0-9)號段(物聯網網號);隨后中國移動開啟了2017-2018 年蜂窩物聯網工程無線和核心網設備設計與可行性研究集中采購,相關工程涉及金額為395 億元。
此外,2010年7月,中國移動就依托重慶豐富的資源,決定充分發揮重慶的技術優勢和積極性,以重慶為大本營,建立中國移動物聯網基地,并正式授牌。中國移動還在淘寶與京東上開了物聯網產品專賣店,出售各種自研的物聯網設備,從技術研發、設備制造和落地推廣,中國移動用力很大。
機構預測,隨著5G的到來,未來五年聯網設備終端有望增長到290億個,物聯網整體價值有望超過移動互聯網成為下一個時代風口。中國聯通將平臺打造好,發揮各相關企業的生態力量,也許是對抗友商的最好武器,也是中國聯通的未來希望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