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壓下,華為會倒下嗎?
首先要指出的是,美國如此打擊華為,并不是為了動用國家力量擊敗華為這一家公司,而是通過打壓背后的中國科技產業鏈,來達到美國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這是一場事關科技、貿易的博弈,其中包括政治利益、產業話語權紛爭,同時美國也希望強化自己的高端制造業、保持半導體5G等先進技術的絕對核心地位。
華為已提前應對
雖然美國新規直指華為的核心部門海思和核心芯片代工廠臺積電等,但是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因為新規還有120天緩沖期,并且新規中很多細節并不清晰,還在征求各方意見,這份“暫時最終規則”的正式文件還未公布。據了解,目前華為和諸多相關公司都還在評估影響、尋找解決方案、加速保障華為供貨的過程中,面對如此復雜的局面,需要整體動態地觀察。
再者,如果華為真的那么容易被打垮,美國也不會選擇華為作為標的,并且對其進行如此強力的長期制裁。只是,殘酷的現實是,美國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今年尤其對國外生產的管制擴大了。
對于外國生產的包含有美國成分的商品,要遵循《出口管理條例》中的兩條規定,遵循最小比例規則(the de minimis rules),或者遵循外國直接產品規則(the foreign-produced direct product rule),兩者限制的具體物項有所不同。
就記者的淺層理解來看,最小比例規則更多的是從硬件、軟件等產品層面來限制供貨,比如包含美國內容25%以下就可以出口給華為;而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可以延伸到生產鏈的技術環節范疇,并且可以精準到只針對華為,修改規則后,華為利用美國特定軟件、技術直接設計、生產的產品要受到管控,再比如生產由華為設計的芯片過程中,使用了特定的美國設備、軟件、技術也要受到管控。
面對美國的重壓,華為也進行反擊,亮出了應對組合拳。
在2019年之前,華為就開始加大了元器件等庫存準備,數據顯示,華為2018年原材料占存貨的比例達到了近年的峰值37.5%,2019年存貨占收入的比例達到新高19.5%。據悉,華為也提前向臺積電、中芯國際等供應商追加了大量訂單。從短期來看,華為有所預判并提前規劃,而接下來如何在高庫存和經營壓力之間做平衡,也需要考驗能力。
再看去年名噪一時的“備胎”,在海思的多年研發投入之下,華為自身有部分替代的能力。大家會發現去年華為有很多芯片首次發布,但其實華為內部一直在使用,這是厚積薄發的成果。同時華為本身采取多供應商策略,和非美供應商的合作也在增加,除了芯片產品供應多元化,華為也一直在力推芯片上游的ARM架構,尤其是服務器端的CPU架構,去“A”化在慢慢推進中。 并且,華為在軟件層面也被迫進行補課,HMS終端云服務、鴻蒙操作系統,都加速來到臺前。
從公司整體架構業務層面,華為這兩年在強調兩大新業務,一是云計算市場,二是智能汽車市場。其中,云計算市場中圍繞著鯤鵬、昇騰芯片推出諸多面向B端的計算產品,這是面向大數據、計算和AI的布局;智能汽車是新晉的BU部門,去年浮出水面,是華為在運營商、終端業務之外的第三只眼,也是華為下決心力拓的新板塊。同時對于原有的業務,華為也在進行不斷地調整。
在輿論方面,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頻頻現身,通過媒體采訪、咖啡訪談等各種形式,帶領華為進一步走向開放、透明。
華為更加開放
在種種努力下,華為2019年仍舊增長,目前看來,在短期內華為已經有所應對,但是華為面對的是美國點燃的常態化競爭。從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中將“新興和基礎技術”列入管控物項,再到2019年將華為列入清單,再到2020年2個月內接連兩次修改《出口管制條例》,美國的行動是步步逼近、持續而全面的。《出口管制條例》不僅涉及管控物項,還有諸多嚴格的出口、轉出口規定,其中有非常多“套中套”、“環中環”的復雜設計。
對此華為也在做長期的應對措施,隨著美國新規的升級,今年華為的應對又該如何升級?
從最近的情況看,國家層面已經發聲。5月17日,中國商務部表示,美方動用國家力量,以所謂國家安全為借口,濫用出口管制等措施,對他國特定企業持續打壓、遏制,是對市場原則和公平競爭的破壞,是對國際經貿基本規則的無視,更是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嚴重威脅。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在輿論層面,或許華為應該在全球市場上更加開放地交流,繼續讓更多的人了解華為。任正非多次來到臺前或許還不夠,公司各方各面的大將也可以多發聲進行整體戰,不僅展現出華為有任正非這樣的智者人物,也可以展現更立體的人才體系、管理模式。
同時,華為應該加速整合國內產業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和國外有合作的廠商當然要繼續強化合作關系。華為自身一直發力研究,但是一家公司不可能進入每一個產業鏈環節,因此和誰合作就非常重要。近期輿論上提及最多的是中芯國際、紫光集團,他們正在技術追趕中,且和華為也已經有合作,目前他們的供貨是否也會受到美國限制還不確定,無論如何,加快國內產業鏈的培養、更好地相互支持刻不容緩。多位產業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半導體產業需要開放和合作,而非只強調自主,國內的半導體如何更好地發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特色,需要更多探討。
最后還是想重申一點,華為代表的國內科技產業面臨的是常態化、持久性的競爭,邊界的碰撞、刻意的針對還會繼續。去年既不是起點,今年也不是終點。
英國政治家丘吉爾有一句名言:“Now 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序幕。現在,可能只是剛拉開了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