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 (計育青/文)現代信息通信行業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的戰略性基礎設施行業,不僅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也對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強勁動力。在過去十年間,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全球科技產業鏈的正常合作與業務拓展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不過中國信息通信行業奮發圖強、開拓創新,依然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
十年里,中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網絡基礎設施,光纖寬帶實現了從十兆到百兆、千兆的指數級增長,移動網絡也實現了從4G并肩到5G引領的歷史性跨越。在先進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支持下,中國各行各業龍騰虎躍,紛紛啟動了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產業升級,帶動中國經濟向著數字化的未來大步邁進。

規模翻倍,質量翻倍
十年來,中國信息通信行業充分把握全球化發展機遇,積極融入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使得國內以電信為代表的現代信息通信業務快速崛起,產業規模邁上新的臺階。
從2012年到2021年,中國電信業務收入從1.08萬億元增長到1.47萬億元,增幅超過了36%;業務總量平均增幅達到20%以上,遠超同期GDP平均增長速度,2017年和2018年更是實現了76.7%、137.5%的驚人增長。截至2021年,中國電信業務總量已達1.7萬億元,信息通信業實力比十年前大幅提升。與此同時,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幅11.6%,營業收入從7萬億元增至14.1萬億元,利潤總額達8283億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從2.5萬億元增至9.5萬億元,年均增速達16%,增速位居國民經濟各行業前列。
從2012年到2021年,中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固定網絡帶寬實現了從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躍升,移動網絡則實現了從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的跨越。特別是在5G網絡建設領域,中國無論規模還是質量都位居全球領先。2022年1-8月,中國新建5G基站67.7萬個,總規模超過210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19.8%,比上年末提升了5.5%。目前國內全部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和96%的鄉鎮鎮區均已實現5G覆蓋,5G套餐用戶數接近十億。在國家整體規劃下,運營商深入推進5G網絡共建共享,97%的新建5G基站都通過共享存量站址資源,極大降低了站址規劃和建設成本。光纖寬帶領域,中國已經出臺了光纖到戶國家標準,新建建筑物已基本實現光纖寬帶配套,千兆光網更是通達全國所有城市,具備了覆蓋超4億戶家庭的能力。當前全國千兆寬帶接入用戶已增至6570萬戶,比2021年末凈增3100多萬戶,增勢喜人。
普惠民生,創新引領
對于中國信息通信產業來說,做大做強只是手段,最終的目標還是普惠民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在這個方面,中國為全球做出了一個模范標桿。
在過去十年間,中國信息通信業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部署了先進的網絡,在偏僻的山村鄉鎮也構建了完善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實現了寬帶到村、5G到縣、千兆到市,不同地域的城鄉“數字鴻溝”大幅縮小,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扎實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支撐。2015年以來,中國信息通信業還連續多年實施了網絡提速降費專項行動,有線寬帶和4G端到端下載速率平均提高了7倍,單位流量資費卻下降了95%以上,手機長途漫游費、流量漫游費也陸續被取消。同時還承擔起社會責任,大力整治侵權APP、垃圾信息、非法寬帶業務等,營造了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
高速發展、井然有序的市場環境有效激發了產業鏈的投資、創新熱情。2012年到2021年,全國電信服務企業增至13萬多家,達到了2012年的4.9倍,移動APP數量也增至232萬款,有效改善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市場的蓬勃興起也反過來帶動了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據統計,2021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13.1萬億元,名列全球第一。
為促進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創新,中國信息通信業深入落實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通過舉辦“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和“光華杯”千兆光網應用創新大賽,累計征集到超過5萬個創新5G應用案例。截至目前,5G應用已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在全國建成了200多家智慧礦山、1000多個智慧工廠、180多張智慧電網、89個港口和600多個智慧三甲醫院項目,產業規模邁過萬億元大關。
消費電子興起中國風
近年來,隨著產業鏈不斷完善、持續的創新推動,中國PC、手機、大屏顯示設備等消費電子產業迅速崛起,憑借豐富的產品形態、多元的應用場景,讓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國制造的風采。
首先是中國消費電子產業規模持續擴張。中國消費電子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同時也是全球重要制造基地,主要跨國制造商、代工企業都在中國設立了制造基地和研發中心。據統計,全球約80%的PC、65%以上的智能手機和電視機都在中國生產,創造了直接就業崗位約400萬個,相關配套產業從業人員超千萬。
其次是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在過去十年間,中國消費電子產業的創新成果層出不窮,產業鏈、供應鏈的總體水平也大幅提升,諸多品類的消費電子產品都在中國“世界首發”,比如全球首款消費級可折疊柔性屏手機、全球首款疊屏電視、全球首臺卷曲屏8K激光電視、全球首款4K+240Hz曲面電競用顯示器、全球首臺5G筆記本電腦等,彰顯了中國企業卓越的創新能力。
三是國產品牌建設成效顯著。經過長期與國外頂尖企業的同臺競爭,中國消費電子產業積極進取,成就了眾多全球馳名品牌。據統計,2021年全球手機、電視機銷量前五名中各有3個大陸品牌,計算機銷量前五名有1家大陸品牌。
信息技術整體水平大增
在過去十年里,中國信息技術的整體水平不斷提升,服務邊界也不斷延伸,為中國打造制造業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據統計,中國信息技術服務業2021年的總收入為6萬億,比2017年翻了一番,比2012年翻了兩番。2022年1-7月,國內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3.03萬億元,同比增長12.0%。其中軟件業服務化、云化趨勢日益凸顯,帶動云計算產業年均增速超過30%,全球市場占比14.6%,比2012年增加了10.9%。信息技術服務正在加速從“線下”走向“線上”,從“產品交付”轉變為輕量化“服務訂閱”。
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的創新能力也呈現快速崛起趨勢,國際專利申請數量穩步增加,其中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全球占比超過84%,容器、微服務、海量數據存儲、大規模并發處理等核心技術也不斷取得突破。信息產業的快速進步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今全國上云用云的企業總數已超過360萬家,大量實體經濟、民生、智慧城市和政務行業用上了區塊鏈技術。
在快速發展中,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的整體環境也得到了優化,相關政策不斷完善,標準體系持續構建,有6000多家企業全面采用了信息技術服務標準。在蘇州、鄭州、昆明、武漢等地,還發展起了國家區塊鏈發展先導區,形成了特色產業集群和良好產業生態。
回望過去十年,中國信息通信產業取得了巨大進步,同時也在風云變幻的國際經貿形勢中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和增長潛力。未來全球數字化經濟將進入快速成長期,這為綜合實力日益強大的中國信息通信產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在持續向好的經濟形勢和國家的積極政策引導下,中國信息通信產業必將迎來新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