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6 日消息,今日 11 時 26 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與遠征一號上面級,成功發射第 57 顆、58 顆北斗導航衛星。
該組衛星屬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后發射的首組 MEO 衛星,入軌并完成在軌測試后,將接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官方指出,該組衛星入網工作后將進一步提升北斗系統可靠性和服務性能,為下一代北斗衛星的設計奠定基礎。
北斗三號系統是我國迄今為止建設的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服務性能要求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復雜航天系統。
20 世紀后期,中國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 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 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 年,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官方表示我國 2035 年前還將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
IT之家查詢發現,北斗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
—— 空間段。北斗系統空間段由若干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等組成。
—— 地面段。北斗系統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時間同步 / 注入站和監測站等若干地面站,以及星間鏈路運行管理設施。
—— 用戶段。北斗系統用戶段包括北斗兼容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芯片、模塊、天線等基礎產品,以及終端產品、應用系統與應用服務等。
官方表示,北斗三號系統作為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時空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走自主創新發展道路,成體系突破衛星導航領域百余項關鍵技術,新研百余種宇航級器部件,核心器部件 100% 自主可控,顯著帶動我國航天、電子等領域跨越發展。
目前,北斗系統已廣泛應用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各行業領域,助力各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為聯合國認可的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之一,北斗系統已服務全球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用戶,在民航、海事、搜救等領域積極履行國際義務,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官方指出,下一步,北斗系統將繼續秉持“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發展理念,全力確保系統穩定運行,全力推進北斗規模應用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全力建成基準統一、覆蓋無縫、彈性智能、安全可信、便捷高效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服務全球、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