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5日,2024年5月24日至25日,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省福州市隆重舉行。本屆峰會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數據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主題為“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發展新質生產力”。本次峰會特別注重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作用,旨在夯實數字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
在本屆峰會的數字生態文明分論壇上,華為ICT Marketing副部長劉明菊作為發言嘉賓,發表了題為“科技守護自然”的演講。劉明菊在演講中強調:“數字技術是應對環境挑戰的關鍵支撐,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華為愿意作為技術伙伴,與政府、客戶、保護區、環保機構、科研機構、媒體等各類組織通力合作,共同打造科技守護自然的生態圈,共建美麗中國。”

華為劉明菊在數字生態文明分論壇上發言
分論壇的主題為“構建數字化治理體系,賦能美麗中國建設”,旨在通過信息化手段推動美麗中國的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論壇邀請了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及知名企業代表,展開深入交流與研討,分享數字生態文明的優秀成果,推進數字賦能生態文明在全國的推廣及應用。
2019年,華為公司啟動了TECH4ALL數字包容倡議,通過科技手段保護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是該倡議的重點關注領域之一。華為公司與環保組織、政府、保護地和學術機構展開合作,探索利用數字技術保護森林、濕地、海洋等關鍵生態系統。目前,項目已覆蓋全球53個保護地,其中包括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項目和挪威野生三文魚保護項目等。
黃河三角洲是全球9大候鳥遷飛路線中的重要節點,通過5G、云、AI等數字化技術,華為助力保護區打造生物多樣性智慧監測平臺。劉明菊指出:“如今,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中心通過大屏就可以實時監測到保護區內鳥群活動的情況并進行智能數據統計,不僅減輕了工作人員的時間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歷史影像數據資源的浪費。”目前,監測平臺已可識別47種物種,對旗艦物種的識別準確率達90%以上。
在挪威,為了保護本土野生三文魚,華為聯合伙伴開發了基于AI的三文魚自動分流系統,實現了從人工到自動化的識別和捕捉。該項目2023年在挪威兩條河流成功捕獲了超過6000條入侵三文魚,算法識別準確率達99%,并贏得了全球通信協會GSMA頒發的GLOMO全球移動大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杰出移動貢獻獎。
峰會期間,華為TECH4ALL數字包容分別在7號館華為展區和10號館數字生態文明展區設置了項目成果現場體驗區,展示華為在“科技守護自然”等領域的創新實踐成果。

華為TECH4ALL數字包容展臺
此次峰會的成功舉辦,展示了數字中國建設的最新成果和發展方向,也為全國數字生態文明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思路。未來,數字技術將繼續在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助力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關于華為TECH4ALL數字包容:
華為TECH4ALL是面向數字包容,圍繞技術、應用和技能三方面來開展的行動計劃。華為選擇公平優質教育、保護脆弱環境、促進健康福祉和推進均衡發展等四個方向來踐行數字包容,讓數字世界更平等可持續,縮小數字鴻溝,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