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级一区-韩国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la-韩国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韩国三级视频网站-日韩欧美一及在线播放-日韩欧美一二三区

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管|大數據|物聯網|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芯片|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5G >> 正文

余曉暉:“5G+工業互聯網”是覆蓋全局的數字化進程

2024年6月3日 10:45  新華網  

2024年首季報顯示,中國經濟運行起步平穩、穩中有進,彰顯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和底氣。其中,工業互聯網步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持續打造中國經濟新增長點。新華網上市公司頻道專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深度解讀“5G+工業互聯網”發展對我國推動新型工業化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意義,展望未來數字中國壯美畫卷。

訪談實錄摘編如下:

新華網記者:4月18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透露,5G應用已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4個,工業互聯網覆蓋全部41個工業大類。您如何看待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發展成果?

余曉暉:工業互聯網已經涵蓋了全部的工業大類,覆蓋數字化進程全局。從深度來看,5G工業應用在開始階段從邊緣環節進入,然后慢慢深入到工業的各個核心環節,覆蓋工業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創新,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的管理等,基本上涵蓋了所有環節。這是工業互聯網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的標志。

從供給來看,支撐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基礎設施平臺建設加速推進,比如高質量的工業外網,可以為工廠提供高質量網絡,目前已(基本)覆蓋了全國所有城市。另外,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全面建成,為工業設備和產品提供全生命周期身份證,作為數據入口的技術體系,目前已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注冊量超過4000億。在平臺方面,目前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300多家,連接設備接近1億臺。在安全方面,國家、省、企業三級的工業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建成,所以從供給側來說,我們規模化的能力和基礎設施已經形成,為(工業互聯網)規模化的發展和應用提供了保證。

新華網記者:工業互聯網規模化發展對我國推動新型工業化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有怎樣的戰略意義?

余曉暉:第一個是傳統產業的改造,從制造過程到研發設計,再到整個經營管理系統、供應鏈的管理等。第二個方面是在(工業互聯網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培育新興產業。比如說工業5G,在5G之前所有的工業網絡是高度封閉的網絡。通過“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帶動5G在工業網絡里形成工業5G的網關、工業5G的融合設備,形成新的增長點。另外,在工業軟件發展中也能夠形成新的業態和新的方式,比如把APP的模式引入到工業里面,這就形成一個新的發展生態。第三點是暢通經濟循環,因為工業互聯網下面連接設備、設施、工業資產,外面連接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所以它是一個全面的、深度的、廣泛的連接體系,信息和數據是可以無縫的流動的。在我們面臨產業鏈供應鏈挑戰的時候可以有更好的韌性,也可以在第一時間更好地應對。第四點是它(工業互聯網)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促進研發創新的變革。工業互聯網是數據驅動的,在各個環節被打通后,我們能獲得各種各樣的數據,通過數據的智能(驅動)和每個行業所積累的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形成了一個新的研發范式。第五點是綠色化。數字化和綠色化有非常好的耦合性,從感知到中間的控制再到優化的整個全過程里,數字化和工業互聯網為綠色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平臺和賦能手段。第六個意義是對中小企業而言的,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一種SaaS化(我們叫“云化”)的輕量級(解決方案)。我們可以把很多的功能解構,可以先實現某一部分功能,然后再去慢慢地優化迭代,降低部署的資金和時間成本,進而加速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新華網記者:2023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達1.35萬億元,多層次系統化平臺體系加速構建、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斷走深向實、產業生態體系持續完善。請您分享下“5G+工業互聯網”有哪些典型應用場景和重點行業實踐?

余曉暉:(5G+工業互聯網應用)在制造業、礦山、建筑、港口、醫療、交通、行業中都有體現。舉些例子,“5G+工業互聯網”在礦山應用中已經用到井下,可以在作業里使用,可以讓工人從作業面往后退,能夠改善員工工作環境,對保障員工人身安全都特別有意義。礦山是目前做的比較好,也比較早的。還有一個是港口,深圳、天津、寧波等各個港口都做了港口的無人化(探索),像塔吊的控制,可以把人從幾十米的高空解放下來,實現遠程操作,港口的車也全是無人的自動化車,礦山和港口在全球來看都是率先推進的兩個領域。

“5G+工業互聯網”的明顯特點是增量變革(或叫邊緣變革)切入。因為工業是非常講究穩定性、可靠性的,所以一般會從比較邊緣化的、增量的部分先去運用它。比如說在中國做得很好的案例是5G和人工智能中的計算機視覺結合去做質量檢測。

5G的好處是可以把網絡無線化,這樣可以很好地去部署生產設備。有一種場景是,如果生產線經常需要調整,如對于個性化定制要求比較高和市場變化特別快的企業,5G有很大優勢,因為它重新組織生產線的時候不需要對網絡重新布線,這是算是(5G應用的)一種剛需。

5G應用不是一個單獨的技術,不只是做一個傳輸技術用,它是一個技術的組合,是把5G的高帶寬、低時延的能力結合在一起,然后它可以把計算技術(邊緣計算、云計算)、人工智能、高清視頻、AR/VR等技術做一個組合,就能解決很多的問題。

我們現在用的基本上還是5G的基礎版本,這是R15的能力。而標準版、增強版以及5G演進版這些能力都還沒有來得及去用,即使這樣在這個過程中已經看到了5G的潛力,尤其是5G和人工智能、計算、AR、VR、人機交互等技術結合在一起,形成技術組合能力,已經體現了非常大的賦能和變革的潛力,所以我覺得未來(更大的)發展空間還在后面,我們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把生產力釋放出來,這是更大的變革。

新華網記者: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從數字普及到數字生態建設,您認為新階段需要重點解決哪些問題?過程中對于相關產業企業,又會帶來怎樣的機遇?

余曉暉:關于生態方面,過去幾年以來,工業互聯網相關的創業企業增加了幾千家,像工業智能(企業)有兩千多家,這是可以看到我們生態的一個非常好的發展。

但這里面我們需要去(開發)更好地適應工業發展的應用和數字化的產品及解決方案,例如工業的5G產品、設備、工業互聯網平臺、軟件、APP,還有綜合解決方案。我們(工業互聯網)數字生態中有幾個部分,這是中國比較有特色的。一個方向是來自于工業企業,比如說從商飛、三一、徐工、海爾出來的(從事工業互聯網的企業),包括更早的像上海寶信、石化盈科等。這些從工業企業發展起來,同時對數字化有很好理解,這是一個陣營。還有從華為、中興、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以及阿里、百度、騰訊等數字化企業里出來的,(這些企業提供工業互聯網相關服務)需要學習工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一塊。還有很多第三方解決方案的,過去一直在做(這個領域)的一些體量不是那么大的企業,還有一些特別新的創業企業,因為工業互聯網、5G或者人工智能(技術)進入(這個行業)的。我國這個體系在全球來看是特別有活力的,在全球其實比較難看到。

新華網記者:數字化發展對于我國推進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于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展望未來,到2035年,您認為我們將看到怎樣的一個數字中國面貌?

余曉暉:新質生產力強調的是一個新技術驅動的經濟范式。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話,其實數字技術以及數字技術和其他技術,如制造、生物、能源、空天、交通等技術結合,其實是當前最主要的(方向)。

一方面它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生產力,那么這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工業化改造,我覺得這個特別重要,而且在里面還能培育出新的賽道、新的增長曲線出來。

第二點是數字化背后的數字技術,無論是5G、5G-A、6G,還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這些技術本身就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賽道。我們還將培養出新的未來產業,像元宇宙、人形機器人、量子、腦機接口,這些都是數字化發展的結果。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數字化對于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于提升改造傳統生產力、傳統產業、實體經濟,對于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都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是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同步實現的。其實在二十大報告中還有“兩個化”,一個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另外還有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我覺得這個也就是跟數字化相關的,因此未來的一個關鍵是通過數字化自身的發展和信息通信業現代化來支撐實現新型工業化和中國式現代化。

編 輯:高靖宇
聲明:刊載本文目的在于傳播更多行業信息,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網站內容涉及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新聞              
 
人物
中國移動總經理何飚:“AI+”行動彌合數智新鴻溝 “AI+”治理共促可持續發展
精彩專題
CES 2024國際消費電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產業盤點暨頒獎禮
飛象網2023年手機評選
第24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
CCTIME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