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經信局前天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現有人工智能企業超 2400 家,核心產業規模突破 3000 億元,形成全鏈條完整布局。
此外,北京已建公共智能算力 2.2 萬 P,形成智能算力和綠色算力資源豐富的環京算力帶;建成人工智能數據運營平臺,匯聚高質量數據集超 150 個。
據介紹,作為人工智能領域全國唯一國家級集群,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群聯動北京各區,輻射京津冀,賦能千行百業。北京大模型備案數量全國第一,占比近四成。
北京市經信局局長姜廣智表示,未來將堅持技術創新與多模態發展,力爭用 2-3 年時間培育 10 家以上世界百強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 2 萬億元。
京津冀三地協同開展制造產線關鍵材料研發和產業化驗證,京津共建“電子化學品基地”,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產業規模持續壯大,企業總量近 900 家。IT之家查詢發現,2024 年 1-11 月三地集成電路產量 258.35 億塊,同比增長 19.8%,實現銷售收入約 2600 億元。
官方數據顯示,京津冀內小米 SU7 零部件采購占比 22%、北京奔馳采購額超 50%。京津塘高速“燃料電池 + 自動駕駛 + 北斗導航”全線貫通。
姜廣智表示:“我們以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群內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圍繞京津冀汽車產業鏈‘卡脖子’環節,三地聯合開展旨在解決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工程化攻關難題的產業筑基工程等,推動 22 項卡點攻關,車載操作系統等 4 項卡點已實現規模應用。”
此外,京津冀自動駕駛實現跨域全場景應用,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里程 4311 公里,完成測試里程 6000 余萬公里,全國第一。此外,還打造國內最大智能網聯汽車城市級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