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正值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進 “數字中國” 建設倡議的第十個年頭。這十年,我國在數字領域奮勇開拓、創新突破,從居家生活到政務工作,“數字中國” 建設成果豐碩,已成為驅動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這十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成績顯著,2023年數字經濟規模接近60萬億元,躍居世界第二,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這十年,數字產業化蓬勃發展,國產基礎軟件實現從 “可用” 向 “好用” 邁進,在操作系統、數據庫等關鍵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4月29日- 30日,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省福州市盛大舉行。在現場體驗區,眾多參觀者近距離領略 “數字中國” 建設的輝煌成績,沉浸式感受數字技術賦能政務、經濟、社會等領域帶來的深刻變革。數據庫作為現代信息技術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是體現新質生產力實踐價值的關鍵領域,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作為國內數據庫領先的數據庫企業,中電科金倉(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科金倉)以科技創新、行業賦能、人才培育三輪驅動,為數字中國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自主創新驅動發展,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在數字中國建設加速推進的過程中,自主創新始終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擁有了競爭的主動權。面對諸如國際技術封鎖帶來的 “卡脖子” 困境,數據主權爭奪白熱化等挑戰,國產數據庫產業以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為突破口,持續強化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其中,電科金倉憑借二十余年的產業發展,通過自主研發與技術迭代,為數字中國注入澎湃動能。
據悉,電科金倉近些年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累計申請專利600余項,其中74項發明專利獲得授權,取得軟件著作權200余項,形成了覆蓋數據庫核心技術的完整知識產權布局。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已有三款數據庫產品通過中國信息中心的《安全可靠測評》,用成熟實力印證了“堅持每一行代碼自主可控”的技術承諾。
深耕行業數字化轉型,賦能多領域發展
在數字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中,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是實現國家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關鍵支撐。數據庫作為數字基礎設施的核心組件,通過高效可靠的數據存儲與計算能力,持續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為產業創新升級提供強勁動能。據介紹,金倉數據庫被廣泛應用于能源、金融、交通、醫療、政務等多個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累計裝機部署超百萬套。根據賽迪咨詢發布的《中國平臺軟件市場研究年度報告》,自2020年起,金倉數據庫連續四年在國產數據庫關鍵應用領域銷售套數占比第一。
在關乎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金倉數據庫也已實現深度應用。比如在電力領域,電力調度關系到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對自主可控與系統穩定性要求極高。自2008年起,金倉數據庫高效支撐國家電網的核心電力調度系統穩定運行,覆蓋1網26省84地市調度控制中心,保障電網運行數據可靠存儲、高效調用。
在某城市一卡通清結算項目中,面對特大城市億級用戶、千萬級交易壓力的技術挑戰,電科金倉通過創新解決方案,完成TB級存量數據的高速遷移,實現系統7×24小時不間斷穩定運行,故障切換達到秒級響應,數智賦能市民出行體驗。
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同樣成效顯著。在中國一汽的數字化轉型實踐中,從2023年至今,電科金倉助力其已完成千余套數據庫部署,全面覆蓋生產制造全流程,實現了生產數據的高效管理與運營,推進國產制造數智升級。
踐行人才強國戰略,培育行業核心力量
在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發展新動能的時代背景下,數字人才成為我國經濟全面數字化轉型的第一資源和核心驅動力。數據庫技術壁壘高,再加之國產數據庫起步較晚,國內市場長期面臨著人才短缺的問題,尤其是內核研發人才嚴重不足。面對這一現狀,脫胎于中國人民大學的電科金倉積極擔當,與幾十所高校緊密合作,發起了數據庫產業人才培養 “核計劃”,通過聯合高校課程改革、出版教材、賦能培訓等,培養具備數據庫內核研發能力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組建資深專家隊伍,面向社會推出KCA、KCP、KCM等科學完善的培訓認證體系課程,為千行百業培養緊缺的復合型數據庫應用人才。電科金倉致力于通過高校、企業、行業三方協同,推動國產數據庫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和整體研發能力提升,為數字中國發展提供數據庫人才保障。
從技術突破到場景落地再到人才培育,電科金倉以三輪驅動踐行“數字中國筑基者”的使命。未來,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化,相信國產數據庫將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持續釋放技術紅利,為高質量發展筑牢數智底座,開啟數字中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