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原創(遠山/文)2024年的光通信行業,如同一場在迷霧中前行的馬拉松。在奔跑中選手們或許顧不上相互照看,只有在終點線后才來得及回味彼此的相逢。
傳統市場需求疲軟、價格競爭加劇、原材料價格波動,如同一股股逆流沖擊著這個賽道上的選手。然而,長飛光纖、亨通光電、中天科技、烽火通信、永鼎股份這五家行業巨頭,憑借各自獨特的“體質”,在逆境中展現了截然不同的生存智慧。
有人以技術革新劈開前路,有人以全球化布局拓寬疆域,還有人憑借戰略轉型在激流中穩住陣腳。這一年,他們的故事不僅僅限于光通信,也不僅關乎財務報表上的數字,更多的是折射出中國制造業在智能化、綠色化浪潮下的韌性突圍。
除了光通信這個舞臺,他們還是多元領域里的舞者。如果將五家企業的2024年業績比作一幅畫卷,我們看到的將不只有光通信的風景,還有那色彩斑斕中暗藏的玄機。
長飛光纖如同一位負重前行的登山者,營收下滑8.65%、凈利潤腰斬的寒意撲面而來,但手中緊握的“高毛利光互聯組件”和“空芯光纖”卻如冰鎬般鑿開向上通道;
亨通光電宛如一位雙刀流武士,通信與能源兩把利刃舞出25.96%的營收增長與28.57%的利潤躍升,海洋能源業務更以69.6%的增速劃出一道驚艷弧光;
中天科技則似一艘劈波斬浪的巨輪,6.63%的營收上升與8.94%的利率下滑形成微妙平衡,海上風電的“綠色引擎”轟鳴作響,而光通信業務的桅桿卻在風浪中微微搖曳;
烽火通信好像一位低調的謀略家,在營收收縮8.29%的背景下,凈利潤逆勢暴漲39.05%,算力產品的崛起如暗夜中的火炬照亮前路;
永鼎股份則似一位精明的冒險者,依賴超導技術的“魔法石”與非經常性損益的“錦囊”,在營收下降5.38%時仍讓利潤攀升42%,但現金流壓力如同懸頂之劍,警示著未來的風險。
冰與火的交織,正是這個行業的真實寫照,傳統業務承壓的寒意與新興賽道爆發的熾熱,共同勾勒出巨頭們的生存邏輯。
謹以此文回顧我們共同走過的2024。
長飛光纖:寒冬中的韌性突圍
2024年的長飛光纖,像一位在暴風雪中負重前行的登山者。
這一年里,長飛光纖實現了空芯光纖技術的突破與全球試驗網建設,超低衰減G.654.E光纖在800G/1.6T超高速傳輸場景中廣泛應用,長飛墨西哥制造基地也正式投入運營。
長飛光纖2024年營業收入為121.97億元,同比下降8.65%;歸母凈利潤6.76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7.91%;凈利率從上年同期的8.82%降至4.77%,降幅達4.05個百分點;公司通過優化生產效率和產品結構,毛利率提升2.80個百分點至27.30%;其中,光傳輸產品毛利率達31.68%,同比顯著增長。
數據已然暴露出傳統光纖市場的凜冽:國內5G與FTTH覆蓋率已超全球90%,運營商集采價格跌至“白菜價”,光傳輸產品收入同比萎縮12.8%。但翻開財報內頁,一組數據卻透露曙光:光互聯組件收入暴增87.75%,毛利率逆勢提升至27.3%,空芯光纖現網試點進展全球領先。
從數據中透出的這份韌性,源于長飛光纖的三重破局之術:
“斷尾求生”的產品結構優化:砍掉低毛利常規光纜產能,將資源傾注于數據中心用多模光纖、G.654.E干線光纖等高端產品,光互聯組件收入占比從2023年的不足10%躍升至17.4%;
“未雨綢繆”的新興業務布局:7.87億元研發投入砸向空芯光纖與海纜工程,前者傳輸損耗較傳統光纖降低90%,后者中標印尼深海光纜項目,全球化產能覆蓋波蘭、南非等關鍵市場;
“精打細算”的成本控制:引入AI質檢系統降低廢品率,印尼工廠人力成本較國內下降40%,硬生生從紅海中摳出2.9個百分點的毛利率提升。
展望未來,長飛公司的底牌在于“技術代差”:全球僅三家企業掌握空芯光纖量產能力,而其在武漢建設的“黑燈工廠”已實現每秒1.2萬芯公里的拉絲速度。正如CEO莊丹所言:“當行業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時,長飛的春天才剛剛開始。”
亨通光電:深海掘金的全球化布局
在2024這一年,亨通光電完成了海外市場擴張與收購整合,旗下的海洋能源業務取得高速增長,超低損耗光纖、傳能光纖等高端產品研發加速,數智化工廠升級提升了生產效率。
亨通光電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99.84億元,同比增長25.96%;歸母凈利潤27.69億元,同比增長28.57%,凈利率提升至4.95%;全年毛利率13.21%,同比下降2.01個百分點;其中,光通信產品收入65.62億元,同比下降10.95%,毛利率25.59%,同比減少3.77個百分點,主要受市場需求疲軟影響。
亨通光電的2024年成績單,同時寫滿了“向海而生”的野心。當同行們還在為光纜價格廝殺時,亨通已潛入萬米深海:PEACE跨洋海纜系統橫貫亞非歐,埃及基地年產光纜突破500萬芯公里,9.1億元收購亨通華海股權更是將海底光纜全產業鏈收入囊中。
這樣下注的回報堪稱豐厚:海洋能源與通信收入飆升至57.38億元,同比增長69.60%,毛利率33.53%;其中,海外營收占比突破35%,成為了核心增長引擎。在紅海危機導致蘇伊士運河通行費暴漲的背景下,亨通的中東電力總承包項目反而因“陸纜替代海纜”需求激增,單筆合同金額超20億元。
不過,光通信業務的頹勢仍如暗礁,65.62億元收入同比下降10.95%,價格戰讓毛利率跌至25.59%。對此,董事長崔巍的解法是“以空間換時間”:墨西哥光通信基地投產,將G.654.E光纖成本壓至國內同行的80%;11億元硅光模塊項目雖進度延遲,但已鎖定2025年北美數據中心升級需求。
“通信保底盤,能源拓增量”,創始人崔根良的八字戰略,恰似亨通的航海圖:當傳統業務觸礁時,深海寶藏的誘惑足以讓這艘巨輪繼續破浪前行。
中天科技:綠能浪潮下的雙軌疾馳
2024年,中天科技的海風項目驅動著業績增長,新能源業務獲得突破,儲能訂單超20億元,提出“4個30%”目標使得國際化戰略獲得深化。
中天科技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480.55億元,同比增長6.63%;歸母凈利潤28.38億元,同比下降8.94%;凈利率為5.89%,同比下滑1.30個百分點;全年毛利率14.39%,同比下降1.83個百分點。其中,光通信及網絡業務營收81億元,同比減少約10億元,毛利率25%,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主要受光纖光纜市場需求疲軟拖累。
市場目光同時還被兩組數據吸引:海上風電新增訂單134億元,固態電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這家昔日的“光纜大王”,正以“綠能+通信”的雙引擎,在產業變革的十字路口全速轉向。
在江蘇如東的海纜基地,330kV的深海電纜正裝船發往歐洲,這是中國企業首次打破歐美壟斷的高壓海纜市場。2024年,中天科技的海洋業務營收36億元,毛利率24%,海纜系統貢獻凈利潤7億元,成為業績增長的“定海神針”。而在通信領域,800G硅光模塊通過英偉達認證,液冷技術拿下字節跳動數據中心訂單,硬是在光通信整體收入下滑11.2%的逆勢中撕開一道缺口。
不過,硬幣的另一面是隱憂:28.38億元的凈利潤中,超導業務貢獻不足5%,而財務費用因海外項目墊資激增44.7%。而董事長薛濟萍的“雙循環”戰略:國內押注特高壓,國際下注海風與儲能,在“內穩外憂”的大環境下,是否能順利落地。
2025年或許能見分曉:若江蘇青洲六風電項目如期并網,若314Ah固態電池量產線順利投產,中天或將從“穩健增長”躍入“爆發周期”。
烽火通信:算力戰場上的隱形冠軍
2024年,烽火通信的服務器業務取得突破,中標中國電信超13億元服務器采購項目,并切入算力基礎設施市場,同時旗下的泰國生產基地獲得投產。
烽火通信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85.49億元,同比下降8.29%;歸母凈利潤7.03億元,同比增長39.05%,凈利率提升至2.49%;全年毛利率21.25%,同比上升0.73個百分點;其中,通信系統設備收入223.13億元,同比下降6.19%;光纖及線纜收入46.99億元,同比下降12.77%。
烽火通信的2024年,像極了一位“低調的逆襲者”。當外界驚嘆于其39.05%的凈利潤增幅時,少有人注意到武漢光谷的實驗室里,空芯光纖已實現6000公里無中繼傳輸,液冷服務器拿下國家電網億元訂單。
烽火通信的逆襲密碼藏在兩個維度:
“刀刃向內”的成本革命:關閉虧損的ODN設備產線,將研發費用精準投向400G光模塊與量子通信,管理費用同比下降12%;
“向云而生”的算力轉型:FitOS云操作系統管理超1.6萬個節點,中標中國聯通ROADM集采項目,算力業務收入占比從2023年的5%躍升至18%。
在逆襲的背后,董事長曾軍的戰略正在顯效:在傳統通信收入下滑10%的背景下,算力產品以800%的合同增速成為新支柱。更值得玩味的是其國際化布局:匈牙利基地投產讓歐洲訂單規避“雙反”關稅,泰國工廠的FTTR設備已進入東南亞200萬戶家庭。曾經有評論一語中的:“當行業陷入內卷時,烽火選擇在云端修路。”
永鼎股份:鋼絲上的利潤魔術
在2024這一年,永鼎股份通過投資收益拉動了凈利潤增長,同時加強了研發與產學研合作,其與中國科學院等機構合作攻關智能算法與稀土材料,并獲得“科創江蘇”等榮譽。
永鼎股份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41.11億元,同比下降5.38%;歸母凈利潤6141.45萬元,同比增長42.00%,凈利率提升至1.75%;扣非凈利潤4550.03萬元,同比大幅增長567.03%;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3.36億元,同比下降216.91%,主因銷售回款減少及原材料采購支付增加;在整體營收中,光通信板塊營收11.15億元,同比增長35.60%,毛利率提升至27.13%,受益于運營商訂單集中交付及非運營商客戶拓展。
永鼎股份的2024年,上演了一場驚險的“利潤魔術”。光通信收入增長35.60%、超導帶材突破千米量產看似光鮮,但細究財報:扣非凈利潤為4550.03萬元,經營現金流-3.36億元,在2.63億元研發投入中超導占比超70%。
這份成績單的背后,也凸顯出永鼎股份戰略抉擇的艱難權衡。
“壯士斷腕”砍掉低效產線:汽車線束業務營收12.06億元,同比下降13.69%,受燃油車市場需求萎縮拖累,但將資源集中于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拿下中科院可控核聚變項目;
“借勢出海”押注一帶一路:孟加拉輸變電項目貢獻營收10.41億元,盡管回款周期長達18個月,好在項目執行進展順利;
“技術豪賭”瞄準未來賽道:半固態電池中試線投產,雖未產生收益,但估值已拉動股價年內上漲96%;同時,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進入技術攻關階段,產能擴建持續推進;
正是如此,董事長莫思銘的焦慮與野心同樣鮮明:“永鼎必須在超導領域建立技術壁壘,哪怕短期犧牲現金流。”這種孤注一擲的打法特別能夠彰顯個性,而2025年的磁懸浮軸承訂單與儲能電芯量產,或將給出答案。
巨頭們的生存密碼:客戶、地域與成本的三角博弈
如果將五家企業在2024年的業績表現與戰略抉擇總結起來繪制成圖,客戶、市場、成本恰似三個支點,撐起了迥異的生存姿態。
企業 |
收入變化 |
利潤變化 |
核心驅動因素 |
主要挑戰 |
長飛光纖 |
↓8.65% |
↓47.91% |
多元化布局、高毛利產品 |
行業需求疲軟、投資收益下滑 |
亨通光電 |
↑25.96% |
↑28.57% |
海洋能源、特高壓及海外基地 |
光通信價格戰、原材料波動 |
中天科技 |
↑6.63% |
↓8.94% |
海上風電海纜、國際市場拓展 |
成本壓力、通信業務增速放緩 |
烽火通信 |
↓8.29% |
↑39.05% |
算力產品、技術升級 |
傳統光通信收入下滑 |
永鼎股份 |
↓5.38% |
↑42.00% |
非經常性損益、特種光纜研發 |
現金流壓力、業務結構單一 |
在2025的劇本里,他們或將面臨不一樣的角色與路徑:
長飛光纖是否可以通過空芯光纖與G.654.E產品綁定華為、中興等設備巨頭,在歐非拉美鋪設“高毛利走廊”,同時自產光棒也讓原材料波動影響減至最小;
亨通光電持續向深海進軍,中東石油巨頭、歐洲電網公司成為新金主,通過埃及基地的人力成本優勢對沖光通信價格戰;
中天科技繼續在綠色能源領域獲得拓展,海上風電客戶囊括沃旭、殼牌,特高壓訂單占國內市場的1/3,銅鋁漲價之痛被海纜35%的毛利率緩沖;
烽火通信獲得國家電網、三大運營商保駕護航,匈牙利基地打破貿易壁壘,研發費用資本化率歸零彰顯財務紀律;
永鼎股份抓住更多的機遇,孟加拉電力局、中科院或許成為新的增長點,但同時也要警惕銅價波動讓線纜業務陷入困局,超導研發的持續投入仍然面臨壓力。
巨頭們的下一站:2025一起奮斗
走過2024年的他們,已經用不同的劇本詮釋了“逆周期生存法則”:長飛以技術壁壘構筑護城河,亨通在深海畫出增長弧光,中天用綠能打開第二曲線,烽火借算力穿越周期,永鼎則用未來押注超導。他們的拼搏與突破,不僅是企業個體的進化,更是光通信產業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的縮影。
最黑暗的時刻,也往往孕育著最耀眼的光芒。在2025年的劇本里,新一輪競賽已然鳴槍:AI算力需求爆發、6G預研啟動、海上風電裝機狂飆……相信那些在寒冬中磨礪出利刃的企業,終將會在下一個春天的賽道上實現創新領跑。而這場行業巨頭們的集體涅槃重生,或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