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遇到醫療,從求醫問診到醫療體系變革,再到醫療模型筑基,一場從“局部優化”到“系統數智底座變革”的醫療革命已拉開帷幕。人類醫療健康的“痛點”,也恰是中國聯通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的“靶點”。
AI導診提升就診體驗
“以前看病最怕排隊、重復講病情、找不到診室。現在有了這個智能系統,方便太多。”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三院”)的門診大廳,剛做完檢查的張先生展示手機上的“智能導診”界面。這套由中國聯通廣東分公司研發的“AI+醫療”系統,通過病情預問診讓患者全程只陳述一遍癥狀就可使醫生提前了解病情,通過室內導航快速找到檢查科室,就診時間比過去縮短了近一半。

“跟著手機上的AR導航走,檢查、繳費一氣呵成,再也不用在醫院里轉圈了。”帶孩子就診的李女士所說的,是由中國聯通研發的“智能導診”系統,目前在珠海市婦幼保健院試點應用,患者平均就診耗時減少40%、醫院門診大廳的人流壓力下降35%。
這樣的改變正在越來越多的醫院發生。為全面承接“健康中國”戰略落地,持續踐行“服務醫改、惠及民生”的使命,中國聯通在廣東組建智慧醫療軍團,專注于醫療健康數據智能領域的探索,并在2023年成立聯通數智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通醫療公司”),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服務全國,致力于打破傳統醫療的邊界,推動醫療服務向智能化、個性化、便捷化方向邁進。
針對醫院信息化建設通常面臨的數據孤島多、醫療數據不能實現高效管理與利用,無法支撐臨床、科研、運營和個性化閉環管理的問題,聯通醫療公司為中山三院構建了基于數據湖的數智能力基座,將孤立的數據孤島匯成“數據湖”,再針對不同系統業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實現了全院5000萬門診患者、120萬住院患者的數據匯入了統一的“數據湖”中,幫助醫院實現了30TB文本數據、2.6萬張數據表、300億條數據量的標準化治理,使醫院管理決策的精準度提升20%以上。
支撐這一系統的核心技術是聯通醫療公司自主研發的“算-數-模-用”全棧解決方案。其中,智算一體機支持國內外主流AI芯片的全鏈路適配,并且滿足云、端多種適配需求,具備多模態數據接入、數據智能標注、智能數據治理和全維度挖掘能力,為醫療AI應用提供了強大的算力保障。
該系統在中山三院試運行后,患者平均候診時間縮短30%,醫生接診效率提升了40%以上,初診準確率明顯提高,真正讓患者們少跑腿、少等待、看好病。這一成效得益于“智能預問診”系統對人工智能大模型、自然語言處理、醫學知識圖譜等前沿技術的綜合應用。
AI助力高效診斷
當前,“智能預問診”系統的服務對象已從患者擴大到醫護人員。部分罕見疾病由于病例稀少,尚未形成廣泛認可的診療標準或指南,相關研究往往散布于各類學術期刊中,且多為個案報告或小規模研究,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針對這一情況,聯通醫療公司依托“智能預問診系統”的AI能力,一方面基于醫院積累的醫療文獻,構建全面且系統的醫療知識庫,另一方面關聯患者病例等歷史信息,識別潛在風險,向主治醫生提出預警,方便醫生及時關注異常情況,輔助制定罕見病個性化治療方案。

在問診之后的治療階段,“AI+醫療”也為手術環節帶來巨大變革。聯通醫療公司打造的“手術非常準”系統將手術的每一個細微環節,直觀地呈現在可視化屏幕上,并實時監控著每臺手術的進度,智能調整手術排程。當一臺手術提前或延期,該系統立即啟動“預警”機制,通知醫護團隊,極大地提升了手術室的利用率,也為醫護人員們在緊張的手術節奏中爭取到緩沖時間,更靈活地處理其他醫療任務。對于在手術室外等待結果的患者家屬,該系統實時更新手術進度,方便家屬及時了解手術情況,一定程度上減緩焦慮情緒。

在中醫領域,中國聯通旗下招聯公司深刻洞察中醫行業發展痛點,憑借在大模型領域的技術沉淀,主動發起研究并通過國內頂尖高校和三甲醫院等應用場景打造了智能中醫診療大模型“仲思”。“仲思”融合百萬例臨床案例與中醫藥知識圖譜,輸出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覆蓋從感冒到慢性病的全病種,有效滿足醫患雙方的診治需求。目前“仲思”已服務全國30余家醫療機構,受到中醫從業者乃至部分西醫的廣泛關注。
AI賦能鄉鎮醫療
“AI+醫療”在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具有顯著且特殊的意義,中國聯通湖南分公司與東安縣衛生健康局合作建設的AI大模型服務體系,就為鄉鎮衛生院提供了智能化的醫療輔助工具,提升醫護人員處方開具、藥物使用以及輔助診斷等關鍵環節的服務精準度,為醫療人工智能技術在基層醫療機構的推廣提供示范案例。
“AI下鄉”后,利用大模型+藥物知識庫,能夠輔助鄉鎮醫務人員在開具和審核處方時,進一步確保藥物的使用安全、有效;結合大模型+豐富的臨床表現和診斷要點知識庫,幫助鄉鎮醫務人員根據病人的詳細病史和當前癥狀,快速準確地制定診斷和治療方案,提高診療效率和準確性。


合理用藥助手及輔助診療
高質量數據提供全鏈條數據支撐
如果說大模型是一艘推動我們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快速前進的“火箭”,那么數據就是這艘火箭的“燃料”,為模型的訓練提供了豐富素材。不久前,國務院國資委集中發布了首批10余個行業30項央企人工智能行業高質量數據集優秀建設成果,中國聯通醫療領域高質量數據集就成功入選。
聯通數智公司作為中國聯通數智能力核心承載平臺,持續鍛造數據智能標注、數據增強等技術能力,建設可信數據空間,構建醫療高質量數據集,并依托聯通元景大模型為智慧醫療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中國聯通聯合國內多家頂尖醫療機構,構建了覆蓋影像、診療、藥品等全維度的高質量數據集,其中,數據集總規模達100TB,胸部CT影像數據集標注2萬余例,肺結核輔助診斷模型準確率超95%;耳部CT影像數據集標注5000余例,聽覺障礙識別準確率達95%;腎臟病慢病管理數據集整合1萬例患者全周期數據,風險預警模型準確率突破95%;藥品說明書數據集涵蓋58000份藥品信息,實現用藥風險智能解析與動態評估。

在數據治理與管理方面,聯通數智公司構建醫療健康行業可信空間,制定數據脫敏規范,運用數據沙箱和隱私計算雙引擎處理數據,確保“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建立11項數據治理全流程運營標準,通過多維度舉措保障數據質量與安全。例如,在胸部CT影像數據標注中,采用雙盲標注和專家抽樣審核,確保標注一致性評估結果超95%,準確性達98%以上。

基于該高質量數據集,中國聯通研發了一系列醫療專科智能體。基于胸部CT影像的肺結核疾病篩查與診斷模型智能體,準確率超 95%,可實現分鐘級快速檢測;腎臟病慢病管理干預模型智能體、耳部疾病輔助診斷模型智能體,助力醫務人員提高診斷效率及診療方案準確性;藥品全生命周期智能評估模型智能體,為藥品研發、監管等提供全鏈條數據支撐。
毫無疑問,任何醫療技術的突破創新,落腳點都是造福人類,最終價值都體現在對生命尊嚴的守護。聯通元景大模型也是如此,在逐漸滲透醫療全鏈條的過程中重塑醫療邊界,讓技術回歸服務。中國聯通也將繼續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走深向實,讓AI應用適配更加多樣化的場景需求,向更多元的醫療生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