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 (計育青/文)經過多年的探索,雙萬兆、5G-A、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等新技術、新產業紛紛在河南城市管理、農業、金融、制造、醫療、教育、文旅等領域落地生根,極大加快了河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和建設。在近日,記者受邀參加了以“數智河南,向新而行”——河南新質生產力主題媒體探訪活動,在鄭州、鶴壁兩地實地探訪了新型數智化技術帶給各行各業的變化。
鶴壁物聯感知體系:打造城市“神經網絡”
業界圍繞智慧城市已經做了多年的探討,目前的共識是不但要有聰明的“大腦”,還要有靈敏的“感知能力”。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明確將物聯網感知設施、通信系統等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河南省也提出要統籌規劃布局城市和重要行業、領域的感知基礎設施,構建城市“神經網絡”。在這一領域,鶴壁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最前列。

早在2023年,鶴壁就與華為合作建設了“數字桿站樣板點”工程,隨后又將數字桿站推廣覆蓋了全城,打造了全國首個全域物聯感知體系示范城市,形成了城市服務目錄、城市視頻平臺、城市事件中心等11個共性支撐能力平臺,為城市物聯感知體系提供了堅實的數字底座。“利用覆蓋全省的全光網絡和移動通信網絡,鶴壁目前共部署了天、空、地面、地下等各類感知設備2.7萬個,視聯設備2.5萬個,采集了政務數據5.33億條,引入33類AI算法,覆蓋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把鶴壁打造成了全方位感知城市。”鶴壁市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副局長魏春山告訴記者。
據介紹,目前鶴壁已經基于物聯感知體系探索了全息路網管控、重點區域門前四包管理、消防通道管控、人群密集監測等應用。在鶴壁市淇濱區主城區,記者實地參觀了極具特色的“動態綠波路段”。在道路兩邊,可以看到一根路桿上安裝了華為的雷視一體化桿站、高清攝像機等設備,雷視一體化桿站的毫米波雷達可以遠距離精準感知人車活動,發現違章會傳達給高清攝像機抓拍實時影像。系統還會結合后臺AI技術自動識別道路交通狀況,智能調節紅綠燈配時、引導人車適時通行。據統計,系統投入使用后道路通行效率提升了48%,能夠有效減少人車等待時間和交通擁塞。
在道路沿線和停車場出入口,經常可以看到不斷變換數字的顯示屏。這些顯示屏是停車引導屏,實時發布8個路外停車場和6條核心路段路測停車場共計4000余個車位的空位數量、位置等信息。技術人員告訴記者,在車位緊張的區域,這套系統可以幫助司機及時了解停車場內的車位空余情況,引導車主快速找到停車位。
道路兩邊的路燈桿也進行了智慧物聯改造,采用標準化接口設計,可以靈活擴展設備和功能模塊。河南垂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針對這些智慧燈桿開發了無人機停機坪桿站,為當地發展低空無人機應用做好了準備。
魏春山告訴記者,近年來,鶴壁與華為等企業合作探索物聯感知體系及其應用,構建了具有鶴壁特色的、基于“天空地一體化全域感知”的、“可感知、有思維、泛連接、云統籌”的新型智慧城市模式。這些經驗得到了業界的高度評價,形成了2項行業標準,成功入選“2024年中國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創新應用典型案例”、“2025數字城市創新成果與實踐案例”。
鄭州記憶・油化廠創意園:5G-A助力文創產業發展
在鄭州火車站和鄭州北站之間的鐵路沿線,坐落著鄭州市工業支柱企業之一——鄭州油脂化學廠。工廠建于1952年,廠里有非常典型的紅磚廠房、倉庫等建筑,極具年代特色。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2023年廠區被改造為“鄭州記憶・油化廠創意園”,形成了集文化藝術、創意設計、休閑娛樂等多種業態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每年吸引游客近1000萬人次。

隨著園區名氣越來越大,游客不斷增加,大量網紅也趕來直播探店,對通信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鄭州移動聯合華為在園區內部署了2個5G-A三載波站點、6個5G-A三載波小區,實現對園區的全面高品質覆蓋,同時還設計了小區間負荷分擔和小區干擾合并方案,大幅提升了用戶體驗。走在園區內,到處可見店主在借助5G-A網絡現場直播文創產品的制作過程、互動問答,直播畫面始終保持清晰流暢。還有不少藝術團隊在與其它地區成員開遠程視頻會議,實時交流創意、分享設計稿,5G-A網絡讓這些溝通順暢且自然。
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鄭州移動目前共開通了1萬個5G-A三載波聚合小區,在鄭州市四環內形成了5G-A連續覆蓋,實測下行速率可達2Gbps以上。對于特定客戶的特定業務,比如游戲、直播、商旅、大型賽事等,5G-A網絡還可以提供更高的優先權和傳輸保障,讓客戶得到最佳體驗。
據河南省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發展處處長王磊介紹,目前河南全省共有21萬個5G基站,超過2萬個5G-A基站。在鄭州、安陽等地,已經建設了基于通感融合的低空網絡基礎設施,正在驗證復雜環境下的4/5G、5G-A等多網絡低空通感和組網能力,為后續低空經濟的發展積累技術能力和經驗。
中鐵盾構機5G工廠:智慧制造典范
盾構機是現代隧道掘進作業的利器,也是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必不可少的裝備。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盾構機生產國和出口國,截至2024年,中國盾構機在全球市場的份額為68%。中鐵裝備在盾構設計研發、關鍵零部件制造環節具有獨特優勢,不過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中鐵裝備急需提高制造環節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從事實現提質增效。

近年來,中鐵裝備與河南聯通、華為等伙伴聯合探索5G智能制造應用,依托河南聯通的5G專網和邊緣計算平臺,部署了透明工廠綜合管控平臺。綜合運用5G、大數據、AI等技術,實現了視頻實景孿生、機器人自動視覺引導切割、盾構MR遠程協作、智慧能源管理等創新,實現了大型裝備制造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走在中鐵裝備盾構機生產園區,看著全自動化生產線有條不紊地高效運轉著,一個個部件最終匯聚成一臺大型盾構機。據技術人員介紹,在中鐵裝備項目中,一方面依托園區5G專網部署了MEC邊緣算力,另一方面建設了1個5G透明工廠綜合管控平臺。平臺集成了多個5G應用和現有信息系統數據,可以對生產、物流、能源、安全、運維等領域的關鍵數據要素指標進行綜合監測、分析、預警、決策。整個系統投入使用后,盾構關鍵零部件焊接效率提升了10倍,加工制造周期縮短了30天,單臺設備節約成本達百萬元以上,生產效率提高25%,產品合格率提高1.5%。在企業管理層面,園區采用了5G+智能控制重型平板車應用,每周減少管理人員工時80小時。在設備售后服務方面,企業采用了5G+MR遠程協作技術,。
“光儲充”一體化超級充電站:助力新能源產業騰飛
如今新能源車越來越多,全國各地也在積極投資建設充電站,不過各方都有很多不滿——車主抱怨充電慢、充電站稀少,充電站運營方則抱怨充電設備質量差、壽命短、盈利難等等。根據《鄭州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規劃(2024—2035年)》,預計2035年鄭州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70萬輛,充電設施將增至110萬個,因此充電站的難題必須盡快予以解決。2024年,河南鐵建投新基建有限公司與華為合作,在鄭州探索面向未來的新能源車充電站解決方案。2025年1月,雙方合作建設的三個超充站正式在鄭州投入使用。

在本次媒體探訪活動期間,記者參觀了臨近龍子湖大學城的豫享充藝慧街超充站。接近充電站時,一個碩大的“超級充電站”牌子立在路邊,非常醒目。走進充電站,一眼就能看到“一秒一公里”的口號。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這是河南首座采用華為“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的超級充電站,搭配1套215kWh華為儲能設備、2套華為逆變器,有4把最大功率達600kW的華為全液冷超充槍,充電速度接近“一秒一公里”。充電站里還有20把最大電流250A的快充槍,能夠滿足不同車型、不同充電需求的快速充電服務。
據了解,河南鐵建投新基建有限公司已經成為華為超充聯盟的重要成員。超充聯盟是華為數字能源與產業鏈上下游伙伴共建的生態體系,目前已有包括比亞迪、廣汽、理想汽車、一汽紅旗、長安啟源等汽車廠商和500多家充電服務商加盟。超充聯盟正式上線了阿維塔app、問界用戶服務小程序、理想汽車充電地圖、紅旗智聯app等,未來將逐步對全量用戶開啟即插即充、快速啟動、極速補能、充電地圖高亮等專屬功能,從而有效提升新能源車主的使用體驗,助力新能源產業加速騰飛。
寄遞物流與低空經濟融合發展示范基地:無人機物流照進現實
國內外做過很多無人機運送貨物的嘗試,確實可以做到更快、更簡單、更準時,但是要想把這項應用推廣開來,必須要做周密的測試。2024年9月,河南省首個寄遞物流與低空經濟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在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正式成立,承擔探索低空無人機寄遞物流配送業務的重任。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無人機寄遞物品就是快遞員不再騎著電動車送貨,而是在轉運站把物品掛上無人機,然后放飛無人機即可。在示范基地現場,技術人員向記者們展示了更復雜、更貼近現實需求的無人機物流應用:重慶順豐快遞收到寄往鄭州的緊急快件,當晚快件搭乘鄭萬高鐵貨運專線送達鄭州航空港高鐵站順豐分揀中心,分揀后通過鄭州地鐵城郊線送至順豐龍子湖微時代網點的無人機起降點,隨后搭乘順豐豐翼無人機運至順豐鄭州航院校園網點,最后通過無人車送達客戶手中。技術人員表示,這種高鐵、地鐵、無人機、無人車相結合的聯運方式,可以將重慶至鄭州快件運送時效提升48小時。

據了解,該示范基地由鄭州市郵政管理局牽頭,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航空工業光電所、鄭州移動、河南華為河南順豐等攜手共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無人機研究院院長申洋告訴記者,基地以鄭東新區龍子湖周邊為試點范圍,在半徑3000米、高度200米以下運行,周邊家屬院、高校、醫院都設置了起降點。示范基地主要承擔4個功能:一是探索無人機應急投送高價值、高時效快件和醫療物資、應急救援物資等,驗證無人機物流多元化場景;二是基于中航工業613所和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聯合搭建的無人機管控與運營服務系統,驗證無人機低空飛行的關鍵技術和工作流程;三是基于鄭州移動與華為聯合部署的5G-A低空通感一體化網絡開展無人機應用通信保障測試;四是基于現有寄遞物流體系,研究建立空地一體協同的城市物流配送網絡運行機制。
技術人員表示,示范基地取得的經驗將凝聚為行業標準和管理辦法,向全省和全國各地推廣應用。
河南移動信息服務能力中心平臺運營室主管王崇告訴我們,當前河南移動信能中心已牽頭自研了全省首個市級低空監管服務平臺,平臺有空域管理、軍民航數據對接、無人機識別溯源、風險感知預警、智能航路規劃、氣象監測六大核心職能模塊構建全流程、智能化的低空監管服務體系。當前平臺已初步建成,將有效防范低空飛行安全隱患,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智金融:全力投入支農強農
河南多平原,黃河從中間緩緩流過,自古以來都是中國最重要的農業區。多年來,河南形成了很多專注于農產品產銷的企業,因此對農業金融服務的需求非常旺盛。河南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河南農擔)是河南省唯一一家政策性擔保機構,專注服務農業、服務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著力于破解“三農”領域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在數字經濟的大潮下,河南農擔也在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引入先進金融科技方案,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2019年起,河南農擔與華為云圍繞數字化轉型等開展了緊密合作,逐步將業務系統遷移到華為云平臺。依托華為云的云基礎設施、鯤鵬計算產業生態、湖倉一體數據底座、RPA+AI等技術,河南農擔信息系統安全性、創新能力、數據治理及應用、數字化營銷能力等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取得了非常顯著的降本增效成果。
據河南農擔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旻晟介紹,湖倉一體數據底座為河南農擔提供了統一的規范數據平臺,打破原本分隔的數據孤島,實現了各業務數據協同集成的統一門戶、統一應用、統一分析。在華為云的支持下,河南農擔還建設了可視化數據分析決策中心,實現了實時監測、動態統計業務進展、風險防控等功能,決策從事后彌補轉變為事前預測、超前預判,有效提高了決策效率和精準度。
借助華為云的大數據、AI技術,河南農擔按照“一機構一產品多策略”風控思路,開發了三大類35個子類智能風控模型,實現對全量客戶的差異化大數據風險審查、在保項目貸后動態監控風險預警全覆蓋。河南農擔風險管理水平在全國農擔體系連續三年獲評第一,連續五年被評定為最高級別“A級”,智能風控模型體系建設位居擔保行業前列。
張旻晟告訴記者,目前企業的主要生產系統都已遷移到華為云,核心業務系統已全面適應鯤鵬架構和歐拉操作系統。“通過引入華為云的湖倉一體,數據分析時效性由天級提升到分鐘級,節省人力成本90%以上。”張旻晟表示,“基于‘RPA+AI’技術的智能審查平臺,公司實現了審查全流程自動運行,工作效率約為人工的5倍,審查識別準確率達80%以上。”
從智慧城市到文化創意園區,從工業生產到新能源基礎設施,從低空物流到現代金融,河南的數智化轉型一直在向更深、更廣的層面探索,并且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落地生根。顯然,在這場浩浩湯湯的數智化經濟浪潮中,古老的中原大地正以人們意料之外的靈活性和敏感性,接受著、嘗試著新技術和新思想,為經濟騰飛奠定扎實的新質生產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