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以“量子計算融合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為主題的第四屆CCF量子計算大會在成都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中國計算機學會量子計算專業委員會、電子科技大學、天府絳溪實驗室承辦,在為期三天的時間里,從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產業應用等方面,搭建量子計算與量子科技產業發展交流平臺,共探量子計算領域最新突破與未來發展趨勢。
量子計算是一種利用量子力學原理來處理信息的新型計算模式。簡單來說,在手機、電腦等經典計算機“算不動”的復雜問題上,量子計算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計算范式。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量子科技列為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明確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
開幕式上,CQCC2025量子計算優秀成果案例發布。前期,大會廣泛征集量子計算相關優秀成果與案例,涵蓋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創新突破,經過大會組委會評審,最終14項代表性成果脫穎而出,包括企業產品4項、科技獎勵1項、發明專利1項、論文成果8項。
案例中不乏成都量子計算優秀發展成果。其中,成都中微達信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常溫量子計算測控系統”“低溫量子計算測控芯片”,本源科儀(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本源坤元系列量子芯片設計工業軟件”入選優秀企業產品。由電子科技大學申請的“基于量子交互的單目標檢測方法、系統、存儲介質及終端”入選優秀發明專利。
近年來,成都圍繞原始創新策源、企業孵化培育、產業融合發展、場景開放試點、要素支撐保障等方面,加快推動量子科技產業成形成勢。目前,成都已建成電子科大信息與量子實驗室、天府絳溪實驗室量子互聯網前沿研究中心等4個研發中心和平臺,打造錦江量子產業園等產業載體,培育中微達信、中創為等8家量子科技先鋒企業。成都力爭在三年內,規劃并實施5-10個量子科技應用場景試點,啟動3-5個融合創新示范項目,推動量子科技產業規模化、高端化發展。
本屆大會將持續至7月23日,設置涵蓋理論算法、軟硬件結構、物理實現等方向的十余個專題論壇,并聚焦量子計算工程化應用及其與傳統計算產業的協同互動等主題舉辦高規格產業論壇與專業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