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蘇州市民因貪圖小利或法律意識淡薄,在辦理手機卡后將其寄出供他人使用,殊不知這些手機卡已被不法分子用于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此類行為不僅給受害者造成了財產損失,相關市民也因涉嫌違法面臨法律責任。蘇州移動聯合公安部門持續加大打擊力度,通過源頭管控、技術監測和案件偵破,全力遏制此類涉卡詐騙案件的高發態勢。
手機卡成詐騙工具,“轉借”背后藏風險
“只需辦張手機卡寄給我們,就能輕松賺得200元報酬。” 這樣的兼職信息在網絡平臺上屢見不鮮,不少市民被低投入高回報的誘惑吸引,卻陷入了違法的泥潭。市民張先生就因輕信此類信息,在某營業廳辦理手機卡后寄給陌生“雇主”,半個月后接到警方傳喚才得知,自己辦理的手機卡已被用于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多名受害者在接到以其手機號發送的詐騙短信后遭受損失。
據公安部門統計,當前超過80%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涉及“兩卡”(手機卡、銀行卡)違法犯罪。不法分子通過網絡招募“卡農”,以每張100至500元的價格收購手機卡,再利用這些“實名不實人”的手機卡注冊社交賬號、發送詐騙短信、撥打詐騙電話等。由于手機卡登記在他人名下,一旦案發,偵查機關往往需耗費大量精力進行溯源,而原卡主則因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依法追究責任。
強化源頭管控,筑牢涉卡安全防線
面對日益嚴峻的涉卡詐騙形勢,蘇州移動嚴格落實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制度,從源頭阻斷違法辦卡渠道。各營業廳在辦理手機卡時,加強對辦卡人身份信息的核驗,通過人臉識別、實名信息比對等技術手段,確保“人證一致”“機卡一致”。同時,對短期內多次辦卡、異地辦卡等異常行為進行重點核查,嚴防批量開卡、虛假注冊等情況。
在技術監測方面,蘇州移動建立了涉詐號碼動態監測系統,通過分析號碼通話頻次、短信內容、通信地點等數據,精準識別異常使用的手機卡。一旦發現號碼存在高頻外呼、發送具有詐騙特征的短信等行為,立即采取限制通信、暫停服務等措施,并將相關線索同步至公安部門。蘇州移動數據顯示,通過該系統已累計識別并關停涉詐嫌疑號碼超過10萬個,有效減少了詐騙案件的發生。
此外,蘇州移動還加強了對營業廳工作人員的培訓,要求其在辦卡時明確告知用戶“不出租、不出借、不出售手機卡”的法律義務,發放《安全用卡告知書》,引導用戶增強法律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
警企聯動破獲團伙案,涉卡違法必受嚴懲
針對手機卡非法流轉問題,蘇州移動聯動公安部門嚴厲打擊非法收購、販賣手機卡的犯罪團伙。近日,警方根據蘇州移動提供的異常號碼線索,成功搗毀一個非法收購手機卡的犯罪團伙,抓獲涉案人員12名,查獲涉案手機卡300余張、銀行卡50余張。經查,該團伙通過網絡平臺招募“卡農”,收購手機卡后轉賣給詐騙團伙牟利,涉案金額達50余萬元。
蘇州移動提醒廣大市民,務必增強法律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妥善保管個人手機卡及實名賬戶,堅決做到“三不”——不出租、不出借、不出售自己的手機卡、銀行卡及支付賬戶。切勿因貪圖小利而出售、轉讓手機卡,以免成為犯罪分子的“幫兇”。如發現手機卡丟失或被盜,應立即撥打蘇州移動客服電話掛失,并到營業廳辦理補卡手續,同時向公安機關備案。若收到蘇州移動發送的號碼異常使用提醒或警方問詢,應積極配合調查,提供相關信息協助案件偵破。
(蘇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