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人工智能將數據中心行業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財富寶庫一樣,量子計算也正在加速推動其自身的“基建革命”。
量子計算利用量子力學來解決傳統計算機無法處理的復雜問題。迄今為止,這些超級計算機大多存在于學術機構或政府部門,因為它們的實際應用較為有限。這也是為什么在量子領域投入的資金比在人工智能領域落后了大約十年的原因。
但量子計算如今正迅速發展,并且已具備了商業應用的條件。因此,它現在也需要自己的專屬“領地”。JLL發布的一份新報告稱,重大房地產方面的影響“即將出現”。
JLL數據中心研究主管Andrew Batson表示:“屆時將會有一個明確的時間節點,屆時這項技術將實現商業化,具備商業應用價值。到那時,我們將會看到規模上的顯著增長,就像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所看到的那樣。我們看到私營部門的運作方式與產品的商業化進程緊密相連。”
據分析人士預測,那段時間可能就在五年之后。
巨大的潛力
根據 JLL 的報告(該報告引用了麥肯錫和 Pitchbook 的研究),去年量子相關公司的營收總額不到 7.5 億美元,而專注于量子技術的初創企業總共獲得了約 20 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報告指出,僅在過去一年里,量子計算技術就取得了迅速的發展,預計到 2030 年將獲得 200 億美元的投資,到 2035 年將創造 1000 億美元的收入。
據JLL的報告稱:“到 2030 年左右可能出現的‘量子優勢突破’可能會引發 500 億美元的投資,這與 ChatGPT 對人工智能領域投資的影響類似。”
像微軟(MSFT.)、IBM(IBM.US)、谷歌(GOOGL.US)和亞馬遜(AMZN.US)這樣的公司都在量子計算領域進行投資并取得突破。
微軟首席執行官在上個月的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云領域的下一個重大突破將是量子技術,我對我們取得的進展感到非常興奮。”
其實際應用的原理才剛剛開始被人們所理解。Batson說道:“首先想到的是制藥業、農業,然后是材料科學,這實際上涵蓋了所有類型的制造業。此外還有金融服務業。如果我們考慮加密技術,那么量子技術帶來的既是巨大的機遇,也是巨大的威脅。”
那么量子計算究竟處于何種境地呢?
由于目前絕大多數量子計算技術都存在于學術機構或政府部門之中,因此將量子計算的商業應用開發成果進行集中推廣,自然會集中在這些地區。
據JLL的專家稱,這個新興行業需要獲得學術資源、基礎設施、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政府支持、私人投資以及公私合作方面的倡導等條件。
目前全球排名前 20 的量子技術市場大多位于國家級研究中心和大學附近。在美國,這些市場包括芝加哥、波士頓、康涅狄格州的紐黑文、科羅拉多州和馬里蘭州的部分地區以及南加州。
硅谷的派西量子公司選擇在芝加哥的一處鋼鐵廠舊址開設一家主要由伊利諾伊州資助的工廠。由相關中西部公司開發的“伊利諾伊量子與微電子園區”占地 128 英畝,約 560 萬平方英尺。
Batson稱芝加哥是圍繞量子計算展開的私人房地產開發的典范,但他也指出,美國國內整體而言,私人開發所占市場份額仍不足 20%。
那么數據中心的情況又如何呢?
目前而言,量子計算無法在現有的用于存儲人工智能和云服務的傳統數據中心中運行。這是因為量子計算機的機架結構和物理形態與傳統計算機不同。此外,量子計算機還需要電磁屏蔽裝置,以防止所謂的“噪聲”現象,這里的“噪聲”指的是任何外部干擾,包括電、磁、振動或聲音等。
Batson說道:“我從客戶那里得到的首要問題是,量子計算是否會使現有的數據中心變得過時?對此的回答是否定的。量子計算會為現有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帶來積極影響。它既包括對現有設施的改造,也包括全新的建設。總之,以上皆是。”
根據JLL的報告,量子技術在房地產領域的應用存在兩種可能的發展路徑。其一,量子技術可能會繼續集中于現有的主要區域;其二,會與數據中心相結合。支持第一種路徑的觀點是,由于這是一種非常專業的技術,所以真正能夠大規模支持這種技術的場所其實非常少。
另一方面,數據中心能夠為未來的量子計算提供必要的云基礎設施。將量子技術與人工智能相結合能夠使兩者都更加高效。
Batson說:“這是一個對技術發展進行教育和監測的階段。我們只是在等待觀察它的情況、它的本質以及它的具體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