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相城區元和街道活力島水域,一艘造型流暢的智能無人船正高效巡航,精準識別并打撈水面漂浮物。這標志著蘇州移動聯合河海大學蘇州研究院、蘇州通標城市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共同研發運營的智能水面保潔無人船項目正式落地應用。這一創新成果不僅推動轄區水面保潔邁入智能高效新階段,更彰顯了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在生態治理領域的強大驅動力。

蘇州移動主導核心技術,鑄就無人船“智慧內核”
面對傳統水面保潔存在效率低、覆蓋難、風險高等痛點,蘇州移動積極發揮其在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深厚技術積淀,擔當起此次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技術引擎”和主導者。在項目合作中,元和街道及通標公司聚焦實際業務需求,河海大學蘇州研究院提供硬件研發與理念支撐,而蘇州移動則肩負起整個項目最核心的“智慧大腦”——軟件系統開發與通信協議構建的重任。
蘇州移動技術團隊深度參與,從底層可靠的通信架構搭建,到上層復雜的智能控制算法開發,全程主導技術攻堅。其研發的智能感知算法與高精度定位校正技術,成功融合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與北斗導航定位系統,使無人船具備了“眼明腦快”的本領。通過優化通信協議,實現了厘米級定位精度,航線規劃準確率顯著提升30%以上,避障響應速度縮短至0.5秒以內,適應城市景觀水系對精細化、安全化運維的嚴格要求。
智能高效成果顯著,“人機協同”重塑保潔模式
目前,搭載蘇州移動“智慧內核”的智能無人船已在元和街道活力島區域穩定運行。其開創的“人機協同”作業模式,徹底顛覆了傳統依賴人工作業的低效局面。依托蘇州移動搭建的遠程智能監控平臺,工作人員在岸上控制中心即可實時掌握船只狀態、規劃任務、遠程操控,真正實現“人坐家、船行水”的智能化管理。

實際運行數據顯示,單艘無人船日均保潔面積可達5000平方米,作業效率較傳統人工保潔提升4倍。這不僅顯著提升了水域清潔的覆蓋廣度和頻次,更大幅降低了人力投入成本及水上作業的安全風險。項目的成功實踐,有力驗證了蘇州移動技術方案的成熟度和實用性,為解決城市水域治理難題提供了高效、智能的“蘇州方案”。
樹立產學研協同典范,智慧治水前景廣闊
元和街道相關負責人高度評價了項目的成效:“智能無人船有效破解了我們長期面臨的水面保潔效率低下、覆蓋范圍有限、作業安全風險高等難題。項目的成功,離不開蘇州移動強大的技術整合能力和應用落地能力。此次合作不僅是水域保潔智能化升級的成功案例,更是一次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典范。蘇州移動作為技術主導者,高效串聯了高校的科研智慧與企業的市場資源,讓前沿科技真正服務于生態保護和城市治理。”
該智能無人船技術方案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憑借蘇州移動覆蓋廣泛、穩定可靠的通信網絡,以及強大的技術服務體系,該裝備可快速適配城市內河、景區湖泊、濕地公園等多種高頻保潔場景。項目團隊計劃以元和街道的成功經驗為樣板,首先在長三角地區推廣,進而向全國復制,助力國家“河長制”生態治理體系的智能化升級,使其成為新時代“智慧治水”的標準配置。
持續深耕智慧環保,貢獻數字力量
作為區域信息化建設的主力軍,蘇州移動始終致力于以科技創新賦能千行百業。未來,隨著水域治理要求的不斷提升,蘇州移動將持續深化在智慧環保領域的技術研發投入,推動更多智能化、數字化的環保裝備與應用場景落地生根,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美麗蘇州,持續貢獻堅實的“移動力量”和數字動能。
(蘇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