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高途(NYSE:GOTU)發布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高途2025財年上半年營收28.8億元,同比增長47.3%,堅定推進“健康增長”戰略。業績的持續增長得益于公司堅定推進AI戰略,將其深度融入教育產品與教學服務全流程,以科技創新驅動學習體驗全面提升,探索“教育+AI”新增長曲線。
經營杠桿加速釋放,財務結構持續優化
財報顯示,在AI全面賦能下,高途本季度財務表現亮眼,截至2025年6月30日,高途在第二季度實現收入約13.9億元,同比增長37.6%;現金收入22.5億元,同比增長36.2%。
精細化的效率管理下高途營業費用較去年同期下降0.2%,市場推廣活動支出同比下降。這不僅體現了收入的增長,更反映出經營杠桿的顯著釋放。在持續提升經營效率和優化資源配置的推動下,經營虧損和凈虧損同比均大幅收窄,反映出公司在保持積極增長態勢的同時,也在穩固經營質量和提升業務競爭力。
公司收入結構多元化且成長性突出,產品矩陣橫跨各年齡段,交付形式豐富且核心業務呈現健康發展態勢:非學科即素質素養業務和傳統高中業務貢獻了超11.81億元的超85%營收,同比增長50%;大學生和成人的教育服務營收超過1.389億元,超過本季度總收入的10%;線下學習中心的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已貢獻超過5%的營收。同時,本季度經營凈現金流入約5.9億元,同比增加超過2.0億元,高途在保持積極增長態勢的同時,也在穩固經營質量和提升業務競爭力。這意味著高途在加大AI研發投入、探索市場機遇的同時,能有效應對行業潛在變化,具備抗風險能力和未來增長潛力。
此外,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短期投資及長期投資總計38.2億元,為業績增長的持續性和可見性提供了堅實保障,增強了對于未來幾個季度業績表現的確定性預期。
多業態產品矩陣,精準契合市場需求
作為一家教育科技公司,高途同時構建了覆蓋多年齡段、多學習場景的產品矩陣,業務涵蓋中小學生素質素養、高中學業規劃、大學生與成人學習、國際教育與留學等多個領域,通過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形成協同效應,實現各業務板塊的健康發展。
在中小學素質素養業務領域,涵蓋線上線下場景的素質素養業務已連續5個季度實現收入的三位數增長,逐漸成為公司增長的新引擎。在第二季度,素質素養業務續班率持續提升,新生續班率同比提升超過1個百分點。
在高中學業規劃業務方面,高途高中借助AI大數據技術,實現了從學習規劃到成績提升的全流程精準優化;同時聚焦不同地域的學習需求,開發本地化內容,讓每位學生都能擁有適配自己的課程方案。2025年高考季,截至8月5日統計,高途高中共有267名學員考入清北,實現連續5年增長,圓夢985/211院校的學員超過500名。
在大學生與成人業務領域,高途通過智能測評與動態規劃,為學生提供從升學、考研到就業的全周期服務。線下領域,高途夢中心自年初投入運營以來,千張床位迅速滿員,暑假更是一位難求,形成顯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同時,公司在AI產品創新上不斷突破,如聯合明星推出的AI口語課,通過明星IP疊加實時AI糾錯,激發學習者興趣;國際教育板塊引入AI學伴高小獅和實時對話功能,大幅提升學習沉浸感;高途通過游戲化設計持續優化學習體驗,開發如“毛豆愛學AI課堂”,以及“高小兔傳說-獸靈回響”等AI互動學習產品,這款產品還以像素風格小工具和“高小兔”IP激發學生目標感與學習興趣,過程中嵌入“防沉迷”機制,有效平衡趣味性與健康度。此類“興趣驅動+技術賦能”模式正快速應用至多條產品線,形成差異化優勢,顯著提升產品市場匹配度。
AI全鏈路賦能,教學與運營效率雙提升
2025年,高途正式提出“All with AI, Always AI”戰略,將人工智能作為新質生產力,全面滲透至企業內部運營與用戶服務中,推動教育生態的數字化轉型。
借助AI賦能升級后,“名師主講+二講服務+AI伴學”的“三師模式”效果顯著。在教師端,AI以“師伴”形態深入教學全流程,協助教研、主講、二講老師及學習顧問精準識別學情,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在學生端,“學伴”系統提供24小時在線輔導,從學習規劃到實時答疑,全面激發學習動力與自主性。三對一定制化服務,有效提高教學精準度和服務體驗。
AI技術不僅重塑教學流程,更在運營端發揮重要作用。高途依托AI構建智能運營體系,強化私域流量建設,幫助團隊更好地了解用戶需求,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服務。數據驅動的用戶洞察和流程優化,在降本增效的同時,也將進一步鞏固市場競爭力與品牌影響力。
高途財務表現呈現出“收入高增長、現金流強勁、未來收益可見性高”的健康發展態勢,其AI戰略的成效正通過扎實的財務數據得到驗證,這不僅鞏固了其在資本市場上的投資價值,也向市場傳遞了其商業模式具備卓越運營效率和可持續增長能力的積極信號。未來,高途將繼續助力更多學生與家庭實現學習與人生的突破,堅持以技術為引擎、以韌性為內核,不斷重塑教育邊界,邁向智能化、普惠化的教育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