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預測,到2025年,低空經濟對我國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達3萬億至5萬億元。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可助力低空經濟‘高飛’,成為推動數實融合發展的新引擎!比珖舜蟠怼⒑弦苿涌偨浝沓虃ピ诮邮堋度嗣襦]電》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創新應用,可為低空無人機的規模應用提供技術基礎,將加速無人機物流、應急救援、醫療救護、空中游覽、航空運動等新業態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其中就指出,要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報告同時強調,“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背虃ケ硎荆鳛樾畔⑼ㄐ蓬I域的代表,他特別關注到,報告對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作出了重要部署,“這不僅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也為我們的工作指引了方向!”
程偉在日常履職中,特別注意數實融合推動新質生產力方面的實踐。他介紹,湖南作為全國首個全空域開放試點省份,低空經濟產業初具規模,目前已完成全省范圍內97條低空航線的飛行驗證,擁有國家級中小航空發動機產業集群。此次全國兩會,他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帶來了“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低空經濟發展”的建議。
“低空經濟是全球競逐的新興產業方向,也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程偉表示,去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1月,中國民航局頒發了“全球首個無人駕駛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航空器型號合格認證,引領無人機行業步入規范化、商業化發展的新紀元。新產業、新賽道正不斷催生新業態,帶來新的價值藍海。但當前,我國地空經濟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
“主要表現在新型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安全監管體系不夠完善、產業生態尚不成熟等幾個方面”,程偉介紹,一是我國低空空間監控網絡、飛行控制系統、地面基礎設施等尚未形成系統化、網絡化。低空地面網絡、無人飛行器起降平臺、無人飛行器管控平臺等部署相對滯后,尚未對低空空域進行強有效、安全、合理的管控和應用;二是低空空域精細化監管缺乏智能化、數字化技術支持,無法適應未來低空大容量融合飛行監管需求,也缺乏針對無人機、飛行器等新興設備的安全標準和管理辦法;三是國家尚未出臺統一的產業扶持政策,尤其是缺少涉及5G等新型通信網絡相關低空經濟政策和針對5G-A新型低空通感網絡的政策牽引,上下游企業之間協同效應不明顯,規;瘧脠鼍叭蕴幱谔剿麟A段。
針對以上問題,程偉提出了相關建議。
首先,夯實低空經濟發展能力底座。一是完善空聯網低空基礎設施;谕ㄐ胚\營商信息基礎設施和頻譜資源,推動空聯網技術規范標準制定、試點應用驗證,形成低空空聯網標準,加快5G-A等新技術規模部署,滿足多場景、多主體、多層次的低空飛行器網絡需求。二是建立監管型低空基礎設施。組織通信運營商、民航企業、低空應用企業和網絡供應商,開展不同通信和感知探測技術應用驗證,推動改造升級低空監測網絡,滿足空域管理、飛行調度、安全監管、城市治理、試飛驗證等多類需求。三是迭代升級低空監管平臺。依托5G低空通信和感知網絡,引入AI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持續完善升級平臺功能,逐步實現對低空飛行器的智能管理、智能調度和智能監控。同時,推動低空監管平臺與UOM系統實現深度對接,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低空運行環境。
其次,培育壯大“低空+”新興業態。一是深化創新應用布局。聚焦“低空+”場景深度布局,推動產業鏈相關方積極開展無人機物流、應急救援、農業生產、城市管理、航空科普、航空運動等應用場景試點孵化。二是構建產業生態聯盟。強化產業鏈圖譜頂層設計,聚合上下游產業資源,積極開展低空通感網絡技術研發、智能駕駛低空載人飛行器試飛及組網試點,建設低空飛行器應用驗證基地、綜合測試場和低空飛行服務站等保障設施,推進技術、產品、服務與應用市場有機融合。三是打造低空經濟發展示范區。鼓勵具備條件的省市開展通用航空和無人機產業,建設通航小鎮或特色園區,優先打造一批低空飛行示范航線、低空旅游、低空物流等示范項目,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最后,強化配套政策扶持激勵。一是出臺激勵5G-A等新型低空通感網絡技術研發政策。設立專項激勵基金,鼓勵通信運營商、民航企業等組織聯合完善低空通感網絡相關技術標準,引導相關企業、高校、研究機構建立產學研用合作機制,促進低空經濟產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二是出臺扶持激勵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政策。研究制定獎勵補助、貸款貼息、股權投入等多形式資金扶持政策,以及稅收減免、房租補貼、人才基金、創業基金等多層次優惠政策,鼓勵產業鏈企業投資建設低空經濟基礎設施,投身低空經濟產業創新創業。三是推廣低空飛行器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將通用航空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鼓勵購買低空飛行產品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