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系統部署下,我國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為重要著力點,持續強化相關戰略政策布局,系統推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取得顯著成效,有力支撐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5年4月29日,在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經濟分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發布《實數融合發展觀察(2025年)》,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對報告進行了深入解讀。
報告核心觀點
1. 實數融合政策建設體系化推進
政策建設方向由“以數強實”到“以實為本”,強調實體經濟主動擁抱數字技術。政策建設重點由推動消費端數字化融合發展到大力促進生產端數字化升級。政策建設手段更加突出供給、需求兩側同時發力,充分釋放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的發展潛力。政策建設范式按階段謀劃、循序漸進,扎實全面部署實數融合發展,打造全方位、系統性的政策體系。
2. 實數融合有效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測算結果顯示,實數融合成為引領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12-2024年,我國實數融合發展指數增長了約3倍,且在2016年前后,實數融合發展水平超過同期GDP發展水平,實數融合發展指數每增加1個單位,可帶動我國全員勞動生產率增加731.8元/人。從細分行業來看,根據數字化投入與產出的聚類結果顯示,我國高度、中高度、中度融合產業增加值在國民經濟中占比逐年升高,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更為顯著。
3. 實數融合持續賦能社會再生產循環
在生產端,實數融合創新要素配置,推動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數字基礎設施等投資全面融入生產環節,優化生產供給。在流通端,實數融合降低交易成本,通過重構需求匹配機制、提高管理協同效率、創新信任機制、變革組織模式等途徑,提高流通效率。在消費端,實數融合優化需求結構,推動智能終端、數字化軟硬件增長,繁榮數字文化消費,發展產業電商,擴大數字貿易等,拓展消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