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原創(高靖宇/文)2025年上半年,面對復雜的經濟環境和行業轉型壓力,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整體交出了一份“穩中有進、動能轉換”的答卷。在傳統通信業務增長趨緩的背景下,新興業務異軍突起,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經營底盤穩固 業績穩健增長
盡管面臨市場飽和與轉型壓力,三大運營商憑借多元業務布局,整體業績展現出較強韌性,上半年均實現了凈利潤的增長,但在營收方面,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實現了增長,中國移動出現了窄幅回落。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移動實現營業收入5438億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為4670億元,同比增長0.7%;凈利潤為842億元,同比增長5.0%。其中,數字化轉型收入達1569億元,同比增長 6.6%,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達到 33.6%,同比提升1.9%。
中國聯通日前披露,上半年收入規模穩中有升,營業收入突破2000億元;盈利能力持續增強,利潤總額達177億元,同比增長5.2%。凈利潤為63.49億元,同比增長5.1%。
中國電信14日公布的業績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收入為271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3%,其中服務收入為2491億元,同比增長1.2%。凈利潤為230億元,同比增長5.5%。
三大運營商2025年上半年業績市場承壓明顯,尤其在傳統通信業務領域,以中國移動為例,上半年其C端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了4.3%。放到具體業務來說,無線上網業務收入同比下滑4.7%,語音業務、短彩信業務收入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另外兩家運營商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同期增速也明顯放緩,其中中國聯通凈利潤增速已連續5年下滑。
戰略新業務已成為運營商轉型的核心支柱和收入增長的重要來源。
中國電信數據顯示,上半年天翼云收入達573億元;智能收入達63億元,同比增長8.4%;衛星收入同比增長20.5%,量子收入同比增長171.1%。
中國移動則加速“由云向智”升級,報告期內,移動云收入達到561億元,同比增長11.3%。5G垂直行業應用保持領先,5G專網收入快速增長,達到61億元,同比增長57.8%。
中國聯通上半年算網數智業務收入達到454億元,占主營收入比上升至26%;聯通云收入達到376億元,同比增長4.6%。
在傳統業務增長承壓的背景下,三大運營商的產業數字化業務正在逐步成長為業績增長新引擎,為通信行業穿越周期提供關鍵支撐。
從戰略布局到規模落地,“AI驅動”潛力初現
2025年被視為AI規模化商業落地的關鍵之年,三大運營商均將AI提升至核心戰略,加速技術攻堅與場景滲透。
“當前,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企業發展進入關鍵期。”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表示,中國電信全面實施“云改數轉智惠”戰略,強化創新引領的基礎業務和產數業務雙輪驅動融合發展;深入推進“人工智能+”行動,讓智能紅利更好惠及千行百業和千家萬戶。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業績說明會上介紹說,公司在AI方面的收入主要來自AI算力的提供、人工智能大模型服務、數據加工和數據標注及各類AI應用四個方向,未來,會積極拓寬AI的應用場景。”
中國聯通董事長陳忠岳表示,伴隨著公司向新升級,網絡正在從通信網、互聯網向數據網、算力網、智能網演進,也就是從“通信管道”向“AI生態”演進。“隨著算力、數據、智能的融合創新和規模應用,這些成果必然會為公司帶來更大的新價值。”
在AI能力建設上,基礎設施升級、算力規模提升、技術平臺優化,為AI業務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根據上半年業績報告,中國電信擁有自有智算資源43EFLOPS,數據中心機架超58萬架,算力樞紐間400G高速互聯通道超50%。
中國移動智算總規模達61.3EFLOPS(FP16),自建智算達33.3EFLOPS。IDC機架超66萬架,為全國之最。中國移動能力中臺AaaS上臺能力規模超1300項,上半年能力調用量8035億次。中國聯通智算總規模達30EFLOPS,IDC能力儲備達2650MW,具備萬卡集群管理能力,服務超280家云服務商,連接超400個數據中心。
在AI技術應用方面,中國電信打造160余個AI應用,覆蓋AI商機挖掘、客戶洞察、智慧推薦等場景,服務約6萬名一線員工,月調用量超2000萬次,智能客服占比達到87.5%。中國移動7萬數智員工在崗應用,累計減負700萬人天;“增強智能客服”大模型應用擴大,“AI+服務”占比較上年底提升5.7個百分點。中國聯通元景大模型賦能客戶服務,智能服務占比達到84%,問題解決率達到99%。
三大運營商2025年上半年的財報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號:在用戶紅利減弱、創新周期迭代的背景下,AI、云等新動能培育,推動利潤指標持續改善,折射出運營商從規模擴張向價值運營的戰略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