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级一区-韩国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la-韩国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韩国三级视频网站-日韩欧美一及在线播放-日韩欧美一二三区

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管|芯片|物聯網|量子|低空經濟|智能汽車|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終端 >> 正文

鴻蒙進階戰:千萬終端后,頭部應用進入適配深水區

2025年8月18日 07:13  第一財經  

當搭載鴻蒙5終端設備數量突破千萬后,這一國產操作系統正迎來商業化的關鍵節點。

根據多個應用市場最新數據統計,目前包括微信、抖音、支付寶、淘寶、高德等在內的多個頭部應用在鴻蒙版本上的安裝量已突破1000萬次,而在兩三個月前,這一數字還在500萬次級別。

設備增長背后,是騰訊、阿里、字節等頭部互聯網廠商在鴻蒙適配深水區的艱難跋涉。這些頭部應用的版本迭代周期往往在一周,甚至幾天內。騰訊不久前曾公布相關數據,披露啟動開發以來,微信鴻蒙版本更新了9個大的版本、83個小版本,平均2.18個工作日一個。

“大版本的更新,以我們的經驗,過去都是8個月往上,甚至一年、兩年,因為機構都有自己的投產流程。”另一位阿里系頭部應用的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產品復雜程度越高,成本將呈量級提升。

但對于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來說,代碼的重構與成本上的平衡只是挑戰的開始,基礎組件、開發工具的適配以及鴻蒙工程師的成熟都需要時間。讓更多長尾開發者從觀望者變為參與者,這場仗,鴻蒙還得接著打。

“超級應用”的重構

近半個月,頭部應用在鴻蒙生態中的適配節奏明顯加快。

7月底,華為終端在官方平臺發布了與騰訊在鴻蒙上的合作,并詳細列舉了50多款應用的上架進展。而在8月初的ChinaJoy上,鴻蒙團隊更是包下1000平方米的展區,展示了與游戲企業的合作情況,其中包括了騰訊、米哈游、散爆網絡、完美世界等廠商,覆蓋《王者榮耀》《光與夜之戀》《少女前線2:追放》《誅仙2》《NBA巔峰對決》《植物大戰僵尸3》等50多款熱門游戲。

除了游戲外,鴻蒙應用商店顯示,微信鴻蒙版安裝量已突破1100萬次,成為排名榜單中用戶最多的App,而邁過千萬安裝量門檻的還有阿里系的淘寶、支付寶,字節系的抖音,京東、美團以及小紅書的下載量也在800到900萬次。

在官方社交平臺中,華為鴻蒙以單個應用的適配速度舉例稱,小紅書在過去一個月,已經完成了四次版本更新,而微信鴻蒙版也同樣更新了四個版本、迭代近30項功能。

密集部署背后是鴻蒙生態的催化。根據8月14日國家數據局相關負責人公布的數據,鴻蒙系統生態設備總量突破11.9億臺,為手機、汽車、家電等1200多類產品裝上“智能中樞”,國產操作系統正在加速崛起。

但鴻蒙依然是一個動態更新的技術,適配難度并不亞于重建一個APP。以微信鴻蒙版為例,這項遠超一般技術移植的項目在騰訊內部被視為"平地起高樓"式的重寫。

過去在鴻蒙的部署中,華為與騰訊的合作一直備受外界關注。兩大超級生態公司的對接,某種程度上是一次國產軟件操作系統底層能力與頂層應用生態的融合,但挑戰也顯而易見。

華為內部就曾經以《王者榮耀》為例,討論過游戲引擎與鴻蒙的兼容問題。究其原因,游戲開發者通常在游戲引擎上開發,這些引擎工具齊全,但所在的開發公司主要集中在歐美,對于華為來說無法直接合作。

游戲僅僅是其中的一環,包含微信、QQ在內的社交、QQ音樂、酷狗等在內的影音娛樂,騰訊會議、QQ郵箱所在的辦公協作,以及微信讀書、騰訊自選股、騰訊地圖等囊括了用戶數字生活的所有場景的應用,要全部適配下來,無異于一個“超級工程”。

記者從行業了解到,由于微信采用的是原生語言開發,要想適配原生鴻蒙,意味著要對底層和上層的大量代碼進行重新編寫和測試,這相當于開發一款全新應用。其中,十年前微信上的老功能成為最大障礙,這些經過多代開發者接手的代碼缺乏完整注釋,拆解與重構耗費的時間遠超新功能開發。此外,作為高速迭代的新系統,鴻蒙的API接口曾出現"每月兩更"的情況,部分接口出現兼容性問題。

2024年6月,微信內部體驗版曾因系統底層API兼容問題出現閃退,團隊與華為工程師聯合攻關兩周才解決。這種"空中加油"式的開發模式,要求應用團隊與系統廠商保持實時溝通,僅微信與華為就建立了多個專項對接群,從日常小問題到長線技術難題實現全流程追蹤。

“微信鴻蒙版是一款產品,也不僅僅是一款產品。開發它的本質,是讓兩個高速前進,相互影響的復雜系統,彼此磨合和熟悉,就像執行一場空中加油任務。”騰訊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同樣,騰訊系其他應用的適配也經歷了雙方團隊的磨合。

“一切都是從0開始,團隊沒有人基于鴻蒙操作系統做過應用,需要對著華為給的操作文檔一步一步學。QQ會涉及很多華為系統底層能力和接口,比如音視頻能力、性能監控體系和跨端框架渲染時依賴的C-api接口等,整個過程中需要跟華為緊密溝通和配合,持續完善和修復碰到的各種問題。”QQ方面鴻蒙開發負責人說。

這些挑戰只是所有技術攻堅中的冰山一角。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曾在今年3月公開表示,“微信鴻蒙版現在還有一些功能缺失,但很快就會補上去,感謝Pony(馬化騰),感謝龍哥(張小龍)。”

目前,從基礎通訊功能、音視頻通話、朋友圈,到微信支付、小程序、視頻號功能,鴻蒙手機版微信的功能正逐漸完善,與此同時,鴻蒙電腦版微信,也已正式上架應用商店。

雖然部分應用仍被用戶詬病,但無論是華為還是像騰訊等更多的頭部科技公司,都仍在這場涉及到技術、生態以及用戶的系統性戰役中持續摸索。

深水區挑戰

頭部應用的突破為鴻蒙生態奠定了基本盤,但要實現“10萬應用成熟標志”的目標,鴻蒙仍需跨越多個門檻。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指出,“開發一個先進的操作系統并不那么難,但有沒有大量應用和設備使用此操作系統至關重要,沒有人用,再先進的操作系統也沒有價值,因此操作系統的成敗關鍵在于能否建立起豐富的使用生態。”

他認為,鴻蒙生態雖然已經有滿足消費者日常生活所需的主要應用,但相比業界成熟的操作系統生態,鴻蒙還需要有消費者個性化需要的應用和各類精品應用。

這里面也涉及到了大量小眾、低頻的應用。

一位本地化生活服務類應用開發者對記者表示,特定行業專業應用在鴻蒙生態中的開發成本仍然較高。“開發專屬版本難以帶來收入增長,我們投入話,很難平衡成本,另外在人才招聘上,我們要找的人既要對操作系統、底層代碼都有一定的了解,也要有跨語言的開發經驗,對知識面的廣度深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這并不容易。”

從應用類型看,目前部分政企辦公應用、金融類APP、小眾工具類軟件等長尾應用仍未完成向鴻蒙系統的遷移,也影響了用戶在鴻蒙設備上使用特定功能的需求。

開發門檻的降低是生態擴容的基礎工程。華為雖然也在通過各種開發者激勵計劃,現金獎勵降低試錯成本,但對中小團隊而言,學習新的工具和語言、重構代碼架構的成本依然高昂。而為了解決長尾應用的投出產出問題,從長遠來看,仍需要頭部應用的生態牽引。

以螞蟻為例,作為搭建APP的第三方“超級工廠”,螞蟻數科mPaaS服務著大量企業級客戶與開發者,不乏大型國企及金融機構,比如華夏銀行、廣發銀行、中石油、中國移動等。

螞蟻數科移動科技總經理祁曉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為了順利適配鴻蒙,從2023年11月以來,內部就啟動了鴻蒙代碼版本的適配,并圍繞性能優化、安全等方面深度共建,成立聯合實驗室。這意味著,雙方合作除了原生應用開發外,已下沉至系統工具層,其中mPaaS在參與鴻蒙部分代碼及架構設計的同時,能夠確保降低第三方APP接入新系統的難度。

在廣發銀行的合作中,通過螞蟻數科mPaaS平臺,該機構在1個月內就完成了鴻蒙版本的部署,相比之前的開發周期縮短了50%。雖然難度極大,但華為正是通過這種與螞蟻數科mPaaS第三方開發平臺以及地推式的方式,吸引了更多基于鴻蒙版本開發的“種子合作伙伴”。

“開發者關注的主要是研發效率,希望更低成本做開發,這是純血鴻蒙從0到1的階段,但未來這些開發者最終會關心鴻蒙操作系統有什么不一樣,華為的AI能力能夠讓開發者的APP變得如何不一樣?”祁曉龍認為,未來大家更關心的是鴻蒙在AI側以及元服務上的探索方向,但任何探索光靠華為一家是不行的,還要靠千行百業APP,幾十萬的APP上來一起做。

華為內部也認同這一觀點。

在兩個月前的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宣布啟動鴻蒙6.0開發者Beta版開發,這一版本采用了新的架構。在當時公布的技術細節中,華為的軟件、硬件、芯片以及云服務能力都被整合到系統架構中,并通過AI直接融入鴻蒙操作系統底座上。而這些AI能力將在互聯、智能、安全、流暢等方面給應用生態帶來更多改變。

而另一層面,華為在今年上半年也通過共建的方式與30多個伙伴展開鴻蒙上的合作,以加強頭部公司之間的合作粘性。比如,華為聯合微信構建大圖渲染組件HDImageViewer以及與抖音開發Byte-Fun-MemInsight內存分析工具。

“這些場景化的創新都在反哺整個鴻蒙生態。”余承東表示,鴻蒙生態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建設之路很難,但是再難,依然有數以億萬計的伙伴、開發者、消費者一起實現了中國科技力量的一次集體沖鋒。

但如何突破中小開發者參與瓶頸、平衡系統迭代與應用適配成本,仍是未來一段時間鴻蒙生態必須跨越的關卡。

編 輯:高靖宇
飛象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本網刊載內容,凡注明來源為“飛象網”和“飛象原創”皆屬飛象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摘編及鏡像,違者必究。對于經過授權可以轉載,請必須保持轉載文章、圖像、音視頻的完整性,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和飛象網來源。
2.凡注明“來源:XXXX”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在于傳播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相關作品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處理。
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推薦新聞              
 
人物
中國電信柯瑞文:星辰智惠 共治共享
精彩視頻
機器人也太會整活了!跟隨中國聯通,打卡國家速滑館“冰絲帶”
華為史振鈺:智能體從辦公走向生產,AI成為生產力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孫立寧:構建具身智能的免疫系統,從安全服務到人機共生的新范式
廣汽副總經理閤先慶:安全是智能網聯汽車的基石
精彩專題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
2025中國聯通合作伙伴大會
2025 MWC 上海
2025工業互聯網大會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