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量子大觀率先報道了量子行業入圍2025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的新聞,引發了很大關注,同時也有很多讀者通過留言、私信和微信提出意見和建議。
在此量子大觀深表謝意。同時也為才疏學淺,對國內各大高校的量子科研不夠了解深表歉意!
結合網友意見,量子大觀進行了增訂,今天再發一版。需要說明的是,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尺度物質的基本物理規律的物理學理論,因而物理學領域的很多學者,其研究都與當前迅速發展的量子科技相關。因此本次增訂后的版本,依然不能覆蓋全貌。
本次增訂也是量子大觀編輯一個學習的過程。
正文如下:
8月20日晚間,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2025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63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660人。其中,202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數學物理學部共98人;信息技術科學部共61人。2025年中國工程院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共68人。
入圍202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的量子科學家:
數學物理學部
暨南大學教授陳豪,推薦人:田野。研究方向:編碼、密碼與信息安全、 量子信息、代數幾何、格構造與格算法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高克林,推薦人:羅俊、朱邦芬。研究方向:囚禁離子光頻標與精密光譜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劉亮,推薦人:中國科協。研究方向:冷原子物理及空間冷原子鐘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呂力,推薦人:王恩哥。研究方向:拓撲量子物態、拓撲量子器件、拓撲量子計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講席教授彭承志,推薦人:段路明。研究方向: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
南京大學教授王慧田,推薦人:金奎娟。研究方向:光場調控、非線性光學及量子光學
清華大學教授尤力,推薦人:趙政國。研究方向:原子物理及量子精密測量、量子信息與量子計算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姚裕貴,推薦人:馬琰銘。研究方向:凝聚態物理、計算物理和材料物理
浙江大學教授游建強,推薦人:朱詩堯。研究方向: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量子光學和凝聚態物理
山西大學教授張靖,推薦人:潘建偉。研究方向:超冷原子物理、量子光學、量子信息。
清華大學教授翟薈,推薦人:顧秉林。研究方向:冷原子和凝聚態等系統中量子物質。

信息技術科學部
北京大學教授陳景標,推薦人:中國科協。研究方向:量子頻率標準、精密激光光譜及激光冷卻原子物理
清華大學教授黃翊東,推薦人:中國科協。研究方向:微納結構光電子器件及物理;量子信息器件與系統
清華大學教授龍桂魯,推薦人:劉益春。研究方向: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原子核結構

入圍202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的量子科學家: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韓正甫,推薦人:中國科協。研究方向:量子密碼、量子器件、信息安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講席教授陸朝陽,推薦人:呂躍廣。研究方向:實用化量子信息技術。

據了解,兩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本次增選的名額上限均為100名。
已當選院士的量子科學家名單:
1. 杜江峰:中國科學院院士(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在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有深入研究。
2. 段路明:中國科學院院士(2023年當選),清華大學姚期智講座教授、基礎科學講席教授,在量子計算等方面有突出貢獻。
3. 郭光燦:中國科學院院士(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科學的開拓者。
4. 潘建偉:中國科學院院士(2011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在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了諸多重要成果。
5. 彭堃墀:中國科學院院士(2003年當選),山西大學教授,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等方面的研究。
6. 孫昌璞:中國科學院院士(2009年當選),在量子物理等基礎研究領域有重要成果。
7. 俞大鵬:中國科學院院士(2015年當選),在量子物理、納米材料等領域有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