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以“算網筑基 智引未來”為主題的2025中國算力大會在山西大同開幕。開幕式上,中國算力平臺正式完成山西、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10個省區市分平臺接入工作,實現“平臺、主體、資源、生態、場景”全面貫通,我國“全局總覽、分域協同”的算力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迭代,算力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最前沿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笆奈濉逼陂g,我國算力產業發展迅速,基礎設施規模和水平位居全球前列,智能算力規模達788 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FP16半精度),干線400G端口數量增至14060個,存力總規模超過1680 EB,累計征集“華彩杯”算力應用創新項目超過2.3萬個。
在算力產業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算力監測效率不高、算力供需信息不全、算力分配缺乏全局規劃、算力生態協同不足等一系列挑戰。尤其在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速演進下,社會對算力的需求朝著更高標準、更復雜場景持續攀升。為破解發展瓶頸、促進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產業各界自2017年起,穩步推進中國算力平臺的建設工作。
作為國家級綜合性算力服務平臺,中國算力平臺(https://a.hcp.ac.cn/)集“供、需、服”于一體,可實現不同系統、平臺和工具之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致力于為算力供需各方打造“中立、開放、公平、可信”的服務生態,進一步促進算力資源的高效配置與價值釋放,讓算力服務真正實現普惠化、便捷化、易用化。
在產業各方的協同攻堅下,中國算力平臺成功實現平臺貫通、主體貫通、資源貫通、生態貫通、場景貫通“五大貫通”。其中,“平臺貫通”指建成全國算力態勢感知監測系統,可對算力設施和數據進行全面采集和動態監測,精準掌握全國算力發展情況,形成覆蓋全國的“算力資源一本賬”。“主體貫通”即構建算力供需主體精準匹配機制,提供從模型部署到應用構建的全鏈路服務,打造服務體系“算力匹配一站式”!百Y源貫通”指實現算力資源的靈活調度,匯聚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異構異屬算力資源,構建貫通全域的“算力調度一張網”!吧鷳B貫通”即搭建算力生態社區,依托算力產業發展方陣、智算生態圈等載體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聯動,形成協同共進的“算力生態一盤棋”。“場景貫通”指開展算力揭榜行動,聚焦計算、存儲、網絡、應用、綠色、安全六大方向開展技術創新,形成攻克核心技術的“算力強基一榜單”。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算力平臺所屬的山西、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10個省區市分平臺已建設投運并接入總平臺。截至7月底,中國算力平臺運營層注冊企業用戶超1000家,入駐算力服務商逾100家,上架優質算力產品110余項,接入主流基礎大模型和垂類模型90余個,成功承載9000余張離散卡的供應匯聚、購買和即時開通服務,為1000余名開發者提供了多源多元的在線調用服務,累計沉淀數十億條算力監測大數據。
當前,我國按照“點、鏈、網、面”為主軸,體系化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工作。作為“全面賦能”的重要抓手,中國算力平臺將在現有10省區市分平臺接入的基礎上持續擴容,通過豐富算力產品矩陣、優化算力交易流程、推動算力資源聚合、完善算力產業生態等舉措,進一步提升智算資源供給能力和資源利用效率,為我國算力產業高質量規模化發展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