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晚,信宇人(688573.SH)對外披露中期業績。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648萬元,歸母凈利潤-7,241萬元,主要是由于收入確認周期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信宇人目前在手訂單(含已中標未簽約訂單)金額達11.07億元,其中今年新接訂單超8億元,頭部電池廠商的訂單占比超85%,顯現出公司在行業調整周期下強勁的市場競爭能力。
深耕鋰電主業,固態電池迎關鍵性進展有望搶占行業先機
資料顯示,信宇人是一家專注于高端裝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專注于智能制造高端裝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覆蓋鋰電制造中、后道設備,能夠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智能制造高端裝備及自動化解決方案。
近年來,受到前期高速擴張影響,鋰電產業鏈呈現結構性產能過剩情形,目前已步入深度調整階段,但行業產能擴張慣性未改。為尋求生存發展,業內多家公司紛紛打出“赴港融資”、“出海擴張”、“加速創新”等戰略牌。其中,技術迭代創新是企業實現長久高質發展的根本基底。
以信宇人為例,近年來,公司貫徹創新研發驅動的差異化競爭戰略,構建了“高端裝備+工藝+新材料”三位一體的研發體系。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大研發創新力度,加速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部分產品已實現國產化替代并推向市場,有力推動新能源智造升級。其中,在干法電極設備方面,公司開發了一種干法成膜復合一體機。
與其他同類設備不同,該設備直接采用“干粉直涂熱復合技術”,省略了傳統“制膜+熱復合”的纖維化制膜工序,可實現一步成型,減少粘結劑含量,不依賴活性物質間的高粘接強度,保持原有孔隙率,提升電池倍率放電性能和高容量設計。此外,該設備還適用于厚電極制備,極片活性物質厚度可達濕法工藝的2-3倍,且無需高壓輥壓,能同時制備正負極極片,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和電池性能。
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深化與頭部電池廠商的合作,并斬獲多筆大訂單。截至2025年8月,信宇人在手訂單金額(含已中標未簽約訂單)為11.07億元,頭部電池廠商的訂單占比更是超過了85%,為公司擴大市場份額、穩定現金流,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時,信宇人還差異化布局固態電池領域,從干法電極設備及固態電解質兩方面持續發力,實現“能量型+快充型”的雙路線布局。
業內人士稱,固態電池由于具備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好等性能,被視為具有顛覆性的下一代電池技術。在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和人形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的高速發展下,固態電池的市場需求正加速釋放,不過固態電池目前仍處于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化量產的關鍵階段。因此,率先掌握固態電池技術的企業將擁有技術先發優勢。
根據最新資料,目前信宇人鹵化物固態電解質樣品已完成試制,并完成了初步的電化學測試,離子電導率達到1.5-2mS/cm,顯示出良好的電導率性能。未來半年,公司將進行正極材料包覆鹵化物電解質全固態電池性能測試,并使用廉價金屬對純相銦基電解質進行摻雜改性,以降低成本,實現大規模生產。
在量產預期方面,此前東吳證券研報顯示,信宇人固態電池材料項目預計3年內將建成量產中試線,有望推動能量型電解質裝車驗證與快充型適配無人機與超充樁場景。
開拓新增長極,延伸新興領域擬構建完整產業鏈協同體系
為豐富公司業務底盤,信宇人從鋰電池高端裝備領域拓展至固態電池、鈣鈦礦、新材料等新興領域,并取得顯著進展。
公開信息顯示,其子公司深圳市亞微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亞微新材”)是國內少數實現Micro LED巨量轉移薄膜小批量出貨的公司,也是國內少數能將水汽阻隔率做到十的負四次方的公司。其中,在Micro LED巨量轉移薄膜方面,亞微新材已有1家主流客戶實現小批量量產,1家進入中試階段,并有數家客戶在測試中;水汽阻隔膜產品則已成功向國內數家柔性鈣鈦礦廠商供貨。
在擬人體皮膚材料方面,亞微新材已與部分磁電傳感器、壓阻傳感器及FPC廠商對接并送樣,有望加速研發進程并推動產品落地量產。該材料除了應用于人形機器人以外,還可用于醫療、家居、汽車座椅等領域,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立足鋰電行業,今年以來,反內卷浪潮席卷光伏、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等多個行業,鋰電池行業產能出清會議頻開,多家鋰電企業聯合聲明摒棄惡性價格戰,行業有望迎來估值修復和高端差異化競爭階段,但產能出清短期內壓力仍存。
面對行業格局重塑局面,技術創新是企業在市場中實現高質競爭的“護城河”。有專業人士認為,隨著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加快,行業結構性機會逐步顯現,而材料體系升級與設備工藝革新將成為焦點。
信宇人穩抓行業技術變革發展機遇,有效拓展業務和產品體系,構建了“新工藝引領、高端裝備與新材料支撐”的創新模式。隨著鋰電池、固態電池、新材料等各板塊業務的持續深耕,公司將有望建造極具特色的業務模式,實現長期高質可持續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