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级一区-韩国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la-韩国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韩国三级视频网站-日韩欧美一及在线播放-日韩欧美一二三区

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管|芯片|物聯網|量子|低空經濟|智能汽車|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頭條資訊 >> 正文

光通信技術正重塑通信行業格局

2025年9月11日 08:30  證券日報  作 者:李雯珊

9月10日,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以下簡稱“中國光博會”)正式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證券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掛著“參展商”“專業觀眾”證件的人群摩肩接踵,其中還有不少外國友人穿梭在各個場館間。

據悉,本屆中國光博會為期3天(9月10日至9月12日),吸引了來自全球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的逾3800家企業參展。八大主題展覆蓋了信息通信、精密光學、攝像頭技術及應用、激光及智能制造、紅外、紫外、智能傳感、新型顯示、AR&VR、光電子創新等諸多板塊。

創新技術受關注

2025年,光通信技術站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風口浪尖,疊加AI的快速普及與光網絡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通信行業格局。

“本次光博會有眾多的行業領軍企業參會,1.6T及以上高速光模塊的創新技術突破及應用進程將會是熱點話題。同時,AI產業鏈和AR&VR、新型顯示、車載、機器人(19.660, -0.05, -0.25%)等重要應用場景中光通信、光學解決方案的創新應用方向也有望成為關注熱點。”萬聯證券研究所TMT行業首席分析師夏清瑩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通信器件模塊展館內,成都新易盛(334.950, 19.63, 6.23%)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易盛”)、無錫市德科立(97.700, -0.59, -0.60%)光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光迅科技(59.430, 0.78, 1.33%)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特發信息(10.130, 0.05, 0.50%)(維權)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展示了自身的最新產品。

新易盛相關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1.6T相關產品進展順利,從當下的市場需求及客戶指引來看,今年下半年開始逐漸上量,預計明年會進一步增加。此外,目前3.2T產品已處于預研階段,商用時間取決于市場及客戶的需求情況。

現場科技感“拉滿”

同時,不同展區雖各有側重,卻共享著濃厚的科技氛圍。

在本屆光博會的“光+”應用論壇中,廣東奧普特(145.140, 4.58, 3.26%)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譚瑤分享了主題為“從海量數據(16.360, 0.90, 5.82%)到小樣本精準洞察—AI在工業質檢中的應用落地”。據悉,該公司已經基于自身成熟的3D視覺(如結構光等)和AI算法技術,以及目前成熟的核心傳統視覺模組產品能力,著手研發面向人形機器人等新型終端的視覺模組和解決方案。

位于光電子創新區的深圳光峰科技(21.610, 0.95, 4.60%)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峰科技”),在本屆光博會上首發水下激光雷達產品,開拓水下機器人藍海市場。“針對紅外激光水下衰減嚴重、有效測距受限、環境光及濁度干擾復雜等行業難題,公司依托多年沉淀的激光技術積累與持續創新能力,為水下機器人量身定制了該款激光雷達產品。其將徹底突破水下感知性能瓶頸,開啟行業發展新可能。”光峰科技創新中心副總經理李士杰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道。

AR眼鏡體驗區內,一位觀眾在戴上眼鏡后,突然伸出手在空中“抓握”,原來他正在“拆解”虛擬的發動機零件。包括立訊精密(48.090, 0.38, 0.80%)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精密”)、歌爾光學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小象光顯有限公司等在內的多家企業都在該展區進行了產品展示。

“AI大模型會像電力能源一樣成為基礎設施服務。”立訊精密研發總監許國軍表示,AR眼鏡是AI的完美載體,硬件小型化與性能提升、AI驅動的交互升級、生態系統整合、元宇宙與社交功能將是此類產品的演進趨勢。

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光博會作為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與展示窗口,匯聚了全球頂尖企業、科研機構與專業人才,促進產業資源集聚與技術交流合作,助力企業拓寬市場渠道,引領產業前瞻布局,有力推動了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創新發展網絡。

當下,光通信領域受AI算力驅動,800G光模塊加速部署,1.6T光模塊逐步成熟,‌LPO(線性驅動可插拔光模塊)‌、‌CPO(光電共封裝模塊)與硅光技術邁向規模化商用;AR/VR領域實現產業化突破,折疊光路與光波導技術分別主導VR和AR發展;激光產業向智能制造轉型,高功率、短脈寬技術推動國產替代,AI賦能全鏈路智能化;紅外技術民用化爆發,探測器趨于微型化、集成化,并與AI深度融合。

夏清瑩認為,隨著更高速率光模塊滲透率的提升,高端光芯片的需求也將進一步增長,我國高端光芯片產品的關鍵核心技術亟待創新突破。同時,光通信在AR&VR、新型顯示、車載等領域的應用會持續創新。AI+AR作為新硬件形態備受關注,有望成為撬動大眾消費市場的突破口。

編 輯:路金娣
飛象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本網刊載內容,凡注明來源為“飛象網”和“飛象原創”皆屬飛象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摘編及鏡像,違者必究。對于經過授權可以轉載,請必須保持轉載文章、圖像、音視頻的完整性,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和飛象網來源。
2.凡注明“來源:XXXX”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在于傳播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相關作品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處理。
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推薦新聞              
 
人物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激發數據要素潛能,共譜“AI+”時代華章
精彩視頻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原所長葉甜春:光電技術和半導體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驅動力
中國光學學會顧瑛:這是全球光電人共同的家園
智見未來!2025智博會開啟智能世界新篇章
飛象趣談第三十五期!為機器賦予“觸覺” 機器仿生手也會搭脈?
精彩專題
第26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
2025中國算力大會
ICT產業2025年中業績盤點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