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2025中國算力大會在山西大同召開,中國移動副總經理李慧鏑出席大會主論壇,并發表題為《算網筑基開新局,數智融合啟新篇》的主題演講。

李慧鏑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當前,人類社會正從“信息時代”邁向“智能時代”,算網基礎設施作為加速這一進程的核心引擎,正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交相輝映,已成為推動全球數字經濟增長和人類社會智能升級的新動能。總體來看,主要有三方面的發展趨勢。
算力發展呈現“三個轉變”。一是算力結構由以“訓練為主”向以“推理為主、訓推一體”轉變。大模型輕量化、開放化發展激發推理應用爆發,未來推理算力有望達到訓練算力的10倍規模。二是算力形態由“集中化”向“分布式”轉變。邊緣場景超實時、高安全需求驅動算力進一步下沉,中訓邊推、端云協同的立體格局加速形成。三是算力效能釋放由“硬件橫向擴展”向“軟硬垂直優化”轉變,模型算法、基礎軟件與底層硬件的聯合優化,軟硬協同突破算能算效瓶頸。
網絡演進凸顯“三個躍遷”。一是能力躍遷,形成片間、機間、集群間一體化高速無損的連接能力,“以網強算”全面提升算能算效,滿足跨智算中心訓練、分布式推理等場景下的高效協同需求。二是性能躍遷,空芯光纖和T比特級光傳輸協同發展突破物理極限,驅動基礎網絡向超寬高通量的極致性能演進,滿足“東數西算”“一體化算力網”場景下的超大流量需求。三是效率躍遷,通過路由層面的算網聯合優化調度,實現算網資源和用戶需求的動態匹配,滿足自動駕駛、工業控制等邊緣場景下的毫秒級響應要求。
產業應用催生三個融合。一是算網服務與實體經濟融合,算網服務由傳統“資源型”向涵蓋“算力、工具、模型、應用”的云智算全棧AI服務能力升級,深度融入國計民生、千行百業,持續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二是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量子信息、光計算、類腦計算等顛覆性技術不斷成熟,以技術的“換道突破”實現產業的“彎道超車”,激發更多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三是碳基生命與硅基生命融合,以AI智能終端、智能網聯車、智能機器人為代表的硅基生命持續融入社會,催生個性化智能體、人機協作生產等智能應用新形態。
李慧鏑介紹,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中國移動順應AI+時代潮流,勇擔發展新質生產力先行者、排頭兵,持續打造以算為中心、網為根基、智為引擎,多種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提供一體化服務的算力網絡。一是加速算網設施升級。拓展國家算力樞紐節點的覆蓋廣度和深度,建成13個全國性和區域性智算中心節點,智算總規模達61.3 EFLOPS,打造呼和浩特和哈爾濱兩大超萬卡智算中心,其中哈爾濱智算中心節點成為全球運營商規模最大的單集群智算中心,算力規模達到6.93 EFLOPS,相當于6940萬臺4核PC電腦的算力總和;持續推動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中國移動長三角(蘇州)云計算中心機房通過液冷技術,使散熱能耗降低50%~60%,不斷提升我國算力產業的“含新量”“含綠量”,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同時,率先完成國家八大樞紐的400G大帶寬超高速網絡直連工程;算網大腦向算網智腦升級,打造自然語言訂購入口,實現業務智能規劃。二是聚力算網技術攻堅。加速推動“云計算”向云和AI深度融合的“云智算”轉型升級,發布《云智算技術白皮書》;在新型智算、高速網絡等多個領域實現創新突破,發布全調度以太網GSE、全向智感互聯OISA、算力原生“芯合”等多個原創技術成果,開通我國首條反諧振空芯光纖商用線路。三是繁榮算網應用生態。打造云智算“四層一體”的全棧AI新型服務體系,移動云上半年保持同比11.3%的雙位數增長,推動全量產品和服務嵌入AI,為超10億個人客戶、2.8億家庭客戶提供新型智能信息服務,面向能源、水利、農業等重點領域,落地超1000個“AI+DICT”項目,聚焦AI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機器人,發布9款信息消費“新三樣”產品,推動信息消費產業蓬勃發展。
李慧鏑表示,當前,算力網絡正加速邁向以智為核心、算網智一體化的算力網絡3.0新階段,最終成為支撐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和人類社會智能化轉型的新質生產力。面向未來,將重點聚焦三個方面。一是以智為擎,構筑算力供給新體系。打造“中心大集群、邊緣廣分布、中訓邊推、訓推一體”的立體化智能算力體系。持續提升智能算力供給,完善N+X智算資源布局,打造技術領先、標準開放的新型智算中心,拓展“集中化+分布式”推理算力資源。持續完善網絡服務能力,實現泛在連接、超寬傳輸、算網智一體三大能力全面提升,云邊端訓推高效協同。持續升級算網大腦智能水平,向具備需求智能解析、方案自主生成、資源動態調優能力的超級智能體演進。二是以創為核,打造技術策源新高地。前瞻構建算網標準體系、技術體系,構筑國際領先優勢。聚焦原始創新,重點突破超十萬卡智算集群、分布式推理等關鍵技術,引領新型智算、算網一體技術體系化發展。強化前瞻布局,攻堅存算一體、量子計算、光計算等一批顛覆性技術,實現我國算力技術的創新突破。堅持標準引領,深度參與國內外標準組織和開源社區,輸出算力網絡“中國方案”,筑牢科技自立自強根基。三是以用為先,培育智能應用新生態。推動AI深入融入全量產品,打造豐富易用、智能普惠的算力新服務。賦能千行百業轉型升級,構建豐富的AI+DICT服務體系,打造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能源等標桿應用,推動生產方式數智化轉型。惠及千家萬戶數智生活,構建覆蓋智慧家庭、通信辦公等多場景的智能體協同體系,提供更加全面、便捷、個性化的智慧生活體驗。服務千城萬村全域治理,全面升級智慧城市超腦,助力提升公共服務、資源調配、應急保障等領域的管理效率,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李慧鏑表示,當前我國算網產業正處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期,既承載著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時代重任,也肩負著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中國移動愿與各界伙伴攜手,借山西“烏金之鄉”之利,乘大同“算力之城”之勢,共同推動由“瓦特”到“比特”再到“Token”的時代躍遷,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社會發展注入澎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