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快手光合創作者大會落下帷幕。過去一年AI大模型迅猛發展,AI生成內容也日漸成為行業創作新趨勢。作為行業每年的風向標論壇,今年大會上,快手高管團隊再次現身,詳細披露了平臺內容創作生態的進展。
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快手日活躍用戶數已達到4.09億,總使用時長同比增長7.5%。
“過去一年,我們高興地看到我們的創作者生態日益壯大。”快手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程一笑透露,過去一年,萬粉以上創作者投稿數量同比增長一倍,目前平臺上連續更新內容超三年的創作者達到9100萬,私域用戶日均互動次數超過40億次。
更龐大多元的創作群體也讓新的創作方式有了生長的空間。快手高級副總裁蓋坤透露,僅今年7月,快手AI內容的播放量就已較年初的1月增長了321%。“我們觀察到,這個速度仍在加快,每天都有新的爆款出現”。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AI視頻大模型已然成為快手的“新敘事”。“當AI視頻大模型技術日益成熟,我們看到了每個人成為導演的可能性。”蓋坤說道。
在蓋坤看來,過去一段時間,AI視頻大模型邁向商業化的核心因素有兩個。“第一肯定是生成效果要好,包括要足夠逼真,里面的物理規律和運動效果都要足夠好;第二則是可控性,不同于圖片,視頻要確保前后物體一致,生成的物體還要在創作者的掌控之中”。
可靈從最初的1.0版本到如今的2.0版本,一系列核心問題得到優化,蓋坤認為,不同于去年許多實驗性的創作,如今以可靈為代表,具有商業性質的AI視頻大模型時代已經來臨。
“最容易想到的創作,就是現在各大視頻平臺的互動特效。”蓋坤透露,此前創作者們用可靈AI特效“快來惹毛我”制作的系列視頻,全網播放量破10億次。“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創作幾乎沒有硬性技術門檻。”
“現在全球已經有接近1億的用戶在使用AI進行創作,整個AI內容生態也是越來越繁榮。”蓋坤同時強調,伴隨AI創作者的增長,AI視頻內容獲得的流量也在持續增長。
AI創作者用AI來創作視頻撬動的收入怎樣?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今AI創作者們的日常視頻報價已經達到數千元至5萬元/分鐘不等。蓋坤也透露:“我們監測到全球創作者獲得的收益從1月到6月提升了159%,半年時間增加了1.5倍。”
這是一個規模仍在快速擴張的“蛋糕”。今年上半年,可靈AI的營業收入超過2.5億元人民幣(下同)。摩根大通在其最新研報中,將可靈2025年和2026年的收入預期分別從7.5億元和12億元,大幅上調61%至12億元和19億元。
另一大平臺抖音盡管沒有披露詳細數據,但近一年來,其旗下的即夢AI視頻大模型也在快速迭代。
此前,瑞銀團隊在其研報中也表示,在全球視頻內容制作市場年支出約1200億美元的背景下,生成式AI正掀起行業變革浪潮,這一市場的規模預計將達到110億美元到230億美元。從市場結構看,瑞銀認為這一規模由兩部分構成:面向3000萬到4000萬專業用戶的70億美元到140億美元市場,以及覆蓋6000萬到10000萬內容創作者的40億美元至80億美元消費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