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串紫黑、橙黃、粉紅的番茄懸在藤蔓上,工人們輕按手機,水肥系統悄然啟動——這是江蘇南通通州區金沙街道城東村“番茄小鎮”的日常場景。
清晨7點,基地負責人謝浩走進智能溫室,手機彈出實時環境數據:溫度28℃、濕度65%、光照強度1200lux。“昨天高溫預警,但棚內一切正常。”他輕觸屏幕,水簾降溫系統自動啟動。大棚一側的蜂窩狀濕簾滲出水流,另一端風機轟鳴抽氣,熱浪被瞬間吞噬。“室外35℃時,這套系統6分鐘就能讓棚溫降至30℃以下,原理就是水蒸發吸熱!”他指著波紋纖維紙制成的濕簾解釋道。
據了解,這里110畝連棟大棚中,南通移動部署了5G智慧農業系統,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將大棚溫濕度、光照、土壤等情況數據實時傳輸至云端平臺,利用遠程環境調控、智能水肥一體化等智慧手段,將5G網絡如血管般貫通每個角落。“你看這個‘黑科技’!”謝浩輕拍一臺銀色機柜——智能水肥一體機的屏幕上,EC值(肥液濃度)、PH值實時跳動。系統依據番茄生長曲線,自動調配營養液,通過滴灌管直送根系。“傳統種植每畝用水200噸,現在只需80噸,肥料省了60%!”。最驚險的考驗發生在去年盛夏。持續高溫導致地下水鹽分飆升,番茄苗葉片卷曲發黃。“當時剛定植的‘紫番香’瀕臨萎蔫,我們連夜啟動應急預案。”謝浩回憶。團隊通過手機遠程啟動雙層保溫膜遮陽系統,同時切換凈化水源,配合水簾風機持續降溫。7天后,新葉重新舒展。
智慧賦能下,16個特色番茄品種在這里“野蠻生長”。“草莓番茄”甜度達15度,每公斤售價超30元;“青甜”番茄進入山姆超市,更讓謝浩自豪的是數字背后的“共富賬本”:基地帶動20多名農民轉型技術工人,手機操控設備取代肩挑手提,人均年增收5萬元。
未來,南通移動將持續深化5G+智慧農業應用,擴展智能設備覆蓋范圍,推動區塊鏈溯源技術全域落地,并聯合農戶探索“云種植”新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數字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