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移鐵通武漢分公司青山區(qū)分公司,有這樣一位“愛家工程師”,他以專業(yè)的技能和暖心的服務,成為老年用戶群體信賴的“數字助手”,他就是46歲的金敏。自入職武漢鐵通以來,金敏始終扎根裝維服務一線,用行動詮釋著“工匠精神”,更用一份特別的關懷,在銀發(fā)群體中傳遞出別樣的溫度。
面對對智能設備和網絡操作不太熟悉的老年用戶,金敏總結出了一套實用的“慢、細、暖”三字工作法。“慢”,是放慢操作節(jié)奏,每一步調試、每一項設置都清晰展示,讓老人能看明白操作流程;“細”,是講解內容細致入微,摒棄專業(yè)術語,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話解釋網絡原理和設備使用方法;“暖”,則是主動關心老人的生活需求,把用戶當親人,用真誠的態(tài)度拉近與老人的距離。在武昌某小區(qū)的一次設備維護中,金敏遇到了一位獨居老人。老人家中網絡出現故障,自己嘗試多次也無法解決,急得團團轉。金敏趕到后,一邊耐心地排查故障、調試設備,一邊觀察到老人看著智能手機時落寞的神情。詢問后得知,老人想通過視頻和異地的子女聯系,卻總也弄不好操作。于是,他在處理好網絡后,特意留下來手把手教老人使用視頻通話功能,從如何打開軟件、如何添加聯系人,到如何調節(jié)音量和鏡頭,一步步耐心指導,直到老人能熟練操作。臨別時,考慮到老人可能會忘記操作步驟,金敏特意手寫了一份大字版的操作指南,把關鍵步驟一一列出,還在末尾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反復囑咐老人:“以后不管是網絡出現問題,還是手機功能不會使用,隨時給我打電話,我來幫您解決。”老人握著這份沉甸甸的指南,感動得熱淚盈眶,連聲道謝。
類似這樣的事情,在金敏的工作中還有很多。他用專業(yè)的技術解決用戶的難題,更用貼心的服務溫暖著每一位老人的心。在金敏看來,裝維服務不只是技術活兒,更是良心活兒。“老年用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關懷,能幫他們跨越數字鴻溝,讓他們也能享受智能時代的便利,就是我工作中最有意義的事”。
金敏的堅守與付出,贏得了眾多用戶的真心感謝和稱贊,不少老年用戶都親切地稱呼他“小金”。他用平凡崗位上的一件件小事,證明了“工匠精神”不僅是精益求精的技術追求,更是對用戶發(fā)自內心的責任與關愛。在服務銀發(fā)群體的道路上,金敏還在繼續(xù)前行,用愛與責任,為更多老年用戶的數字生活保駕護航。
(田桂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