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在2025中國算力大會開幕式上,《2025算力發展報告》發布。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智算規模達788 EFLOPS(FP16),基礎設施建設增質提速。
報告指出,2025年,我國按照“點、鏈、網、面”體系化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工作,通過推動優化算力布局、強化技術協同創新、適度超前建設網絡設施、豐富算力應用場景,持續提升算網綜合供給能力。隨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飛躍式發展,算力已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社會進步的重要驅動力。
報告指出,當前算力產業建設穩步推進,總體呈現四大特征:
一是全球算力規模穩定增長,基礎設施迭代升級。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深化關鍵領域政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截至2024年底,全球通算規模達628 EFLOPS(FP32),智算規模達5693 EFLOPS(FP16),超算規模為20 EFLOPS(FP64)。算力資源加快向主要經濟體集聚,基礎設施向更高性能、更優協同方向演進。
二是頂層規劃設計持續完善,智算需求迅猛增長。國家層面,國家部委統籌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算力產業由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化。地方層面,各地政府因地制宜規劃資源布局,形成多層次、差異化的區域算力發展體系。產業層面,人工智能產業變革帶動算力需求迅猛增長,推理需求或成為智算規模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增質提速,智能應用加速涌現。建設規模層面,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在用算力中心機架總規模達1085萬標準機架,智算規模達788 EFLOPS(FP16),算力供需呈現動態均衡態勢。技術架構層面,截至2024年底,我國在用算力中心50.3%連接骨干網,網絡互聯質量顯著提升。區域協同層面,截至今年6月底,國家算力樞紐節點省市內在用標準機架達788.2萬,占全國總量的72.6%,樞紐節點整體效能與輻射范圍持續優化。生態效能層面,截至2024年底,我國在用算力中心平均PUE為1.46,通過中國信通院綠色低碳4A及以上認證的算力中心達130余個,算力中心綠色發展高效推進。產業發展層面,我國算網基礎設施升級優化,萬卡集群建設加速推進,帶動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加速涌現。
四是算力關鍵領域融合創新,自下而上聯動發展。算力技術層面,技術革新和硬件升級加快應用落地,促進國產算力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算力設施層面,人工智能演進帶動基礎設施優化配置,協同調度、異構兼容、彈性擴展、安全可靠等核心能力持續提升。算力平臺層面,一站式解決方案實現算力資源供給平衡與價值釋放,為人工智能應用落地提供堅實保障。算力應用層面,大模型與智能體應用深化行業融合創新,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極。
報告全面分析了全球算力產業發展現狀,系統歸納我國算力產業建設成效,深入探究關鍵領域建設路徑與發展趨勢,并結合我國算力產業潛在問題提出高質量發展建議,為提升算力中心的技術水平與綜合效能提供科學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