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民營經濟主體達1.85億戶,占經營主體總量96.76%,同比增長2.3%。在民營經濟貢獻92%以上企業數量、超92%高新技術企業的大背景下,一場關于生存與突圍的思考正在商界激蕩。日前,天九共享集團創始人盧俊卿在溫州商會發表主題演講,以換活法破價格困局,換賽道辟智造新天為核心,為245萬全球溫商開出破局良方。這場思想碰撞揭示了民營經濟下半場的制勝密碼,勾勒出中國企業家群體突破成長天花板的時代路徑。
從價格戰到價值戰,溫商轉型的必然選擇
作為改革開放后首批創業者,盧俊卿以30年商海淬煉的實戰智慧指出,當前民營企業正面臨"三重疊加"挑戰: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壓力、數字經濟轉型的陣痛、代際傳承的瓶頸。在溫州這個素有"地瓜經濟"之稱的民營經濟重鎮,傳統代工模式引發的低價競爭已觸及天花板。盧俊卿提出的"換活法、換賽道、換模式"三換理論,直指問題核心。他以長沙數字經濟突破5000億規模的實踐為例,強調企業需構建"百歲人生"規劃思維,將健康管理納入戰略布局,同時把握人工智能等技術風口實現財富躍遷。更關鍵的是,通過全球商業網絡盤活人脈資源,將單打獨斗轉化為生態共生。

從平臺經濟到大共享生態,天九模式的創新實踐
作為大共享經濟理念的先行者,天九共享平臺正成為民營企業轉型的加速器。這個擁有超550萬注冊用戶的生態體系,通過"創新企業加速引擎"將傳統產業與新經濟深度融合。在武漢光谷的體驗中心,企業家們親眼見證如何通過全流程加速服務,將市場拓展、營銷推廣等解決方案轉化為實際增長動能。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天九共享協助327家傳統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值得關注的是其國際化布局,通過全球獨角獸商機共享大會,已幫助15家中國企業對接歐洲專利技術,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跨越。這種"為企業加速,創商業新生"的使命,在平臺經濟1.0到3.0的迭代中愈發清晰。
從代工之都到智造高地,民營經濟的示范效應
當550萬平臺用戶形成創新生態,當精準扶貧捐資超億元的慈善理念融入商業實踐,天九共享展現的是商業模式創新,更是企業家精神的現代詮釋。正如《幸福企業才是最好的企業》所闡述的,商業成功與社會責任正在形成新的平衡點。
站在2025年的時點回望,中國民營經濟已進入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新階段。盧俊卿的"三換"智慧,本質上是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具象化解釋。當長沙的數字經濟、溫州的全球商網、南寧的特色產業通過創新平臺實現價值鏈接,一個更具韌性、更富創造力的民營經濟生態正在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