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级一区-韩国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la-韩国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韩国三级视频网站-日韩欧美一及在线播放-日韩欧美一二三区

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管|芯片|物聯網|量子|低空經濟|智能汽車|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人工智能 >> 正文

十年路線圖出爐,國家“人工智能+”戰略指向何方?

2025年9月2日 07:29  澎湃新聞  

最近,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份文件刷屏。

8月26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官宣我國未來10年的人工智能發展戰略。這是繼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后,國家層面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的重大更新。

眾所周知,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已步入兩強競爭的格局,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交織演進,這份以“重塑人類生產生活范式,促進生產力革命性躍遷和生產關系深層次變革”為目標的行動計劃,足夠重磅,影響也必定深遠。

這份文件也是幫助我們讀懂人工智能發展趨勢的“路線圖”。

一、將宏大目標拆解為階段目標,分三步走

8年前,《規劃》提出2020、2025、2030三個階段的三步走戰略。其中,2025階段一項重要指標是“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

現在看來,這個目標還是保守了,沒有預估到ChatGPT引爆的這波人工智能革命會如此猛烈,2024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就已超過6000億元。此番更新之后,《意見》提出的新三步走戰略又有哪些特點呢?

第一步,到2027年的目標比較具體

一是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六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推動人工智能與科技、產業、消費、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六大領域的深度融合是整個文件的主體部分,關鍵在于“率先”二字,先于誰就不必說了。大家都在搶奪本輪人工智能革命的“奧本海默時刻”,誰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的深度融合,誰就掌握了生產力革命的絕對主動。

二是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這里關鍵是對新一代智能終端的定義,文件后面給出了說明: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五大類,并且這些智能終端要融入一體化全場景覆蓋的智能交互環境。

類似Wintel(微軟操作系統和因特爾芯片深度綁定)的聯盟不再牢固,終端廠商終究要自成生態。蘋果造車十年不成,特斯拉做了五分之二,放眼全球,還有哪些廠商具備打造全場景終端生態的能力?此刻小米“人車家全生態”、華為“1+8+N”的戰略價值一下就凸顯出來了。

三是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智能經濟應該是首次出現在國家層面政策文件中。智能經濟從數字經濟中單獨拎出來,體現了我們推動經濟社會從數字時代向智能時代躍遷的努力。核心產業如何統計分類,既關乎行業發展,也關乎地方經濟部門業績。

四和五是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這兩點沒有量化描述,但趨勢是積極的,加大應用、擴大開放。

第二步,到2030年

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技術普惠和成果共享等目標比較概括,總體是在2027年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比如:“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體現了循序漸進的發展思路。

第三步,到2035年

“人工智能+”戰略的終點,就是要推動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結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的“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將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人工智能將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二、六大領域協同發力

(一)“人工智能+”科學技術排在第一位,體現了創新驅動的首位度。

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撬動時代的杠桿,杠桿率最高的領域就是科技創新。“從0到1”重大科學發現“從1到N”技術突破落地,都具有無法估量的戰略價值。

“加強人工智能與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第六代移動通信(6G)等領域技術協同創新”的提法值得關注,未來幾年人工智能的架構級更新和6G技術的突破,有可能產生強烈共振,引發顛覆性技術變革。而人工智能對生物制造的加持,將徹底改寫整個行業的發展進程。

科學技術部分比較罕見地出現了哲學社科,明確了人工智能與哲學社科是雙向賦能的關系,是對“重理輕文”的有力反駁。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哲學社科進化研究組織形式;而哲學社科在人工智能發展中,要擔負構建倫理體系和智能向善理論體系的關鍵重任。倫理體系是人工智能戰略落地的必要條件,智能向善理論體系則代表全球競爭力的話語權。

同時,可以預見,國家“十五五”規劃有可能是首部人工智能深度參與的五年規劃。

(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消費提質可以結合起來看,供給和需求是智能經濟的一體兩面。

推動工業、農業、服務業智能化發展比較好理解,而智能原生的提法則是首次出現。

什么是智能原生?不是用人工智能去改造既有業務,而是用人工智能來構建全新業務。如果用“1+N”來表示,人工智能是“1”,業務模式是“N”,智能原生就是先有“1”再有“N”,基于“1”的能力來構建“N”。比如大家熟知的Manus智能體,可靈、即夢等AIGC應用,還有業界寄予厚望的智能眼鏡等產品,都屬于智能原生。

回想一下,數字原生的直播、電商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降維打擊何等劇烈,那么,智能原生商業模式的顛覆式創新又將帶來怎樣的沖擊?信息化、數字化,在智能化面前,不再是新經濟的代表,企業和創業者擁抱人工智能、學習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改造自己的內核,顯得尤為迫切。

結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的目標,一場大規模的設備更新已經在路上。

(三)“人工智能+”民生福祉,與個人體感緊密相關,回應了我們“打工人”的普遍焦慮。

就業方面體現了促進和保護的政策意圖,一方面要創造新崗位,并替代緊缺、高危崗位。另一方面要開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智能素養和適應能力。同時要求開展人工智能應用就業風險評估,減少對就業的沖擊,把握人工智能創新應用與勞動力就業之間的平衡,諸如無人駕駛出租車、外賣機器人等對就業的大規模替代應該不會發生。

學習教育提出了大規模因材施教的愿景,“全要素、全過程”意味著一場學習的革命或將以此為開端。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是民族長盛不衰的根本保障。8月22日,杭州市教育局發布了《杭州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課程綱要(試行)》和《杭州市中小學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框架(試行)》,杭州將從9月新學期開始,在中小學各學段全面開展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教育,每學年不少于10課時。

品質生活方面提出的居民健康助手,應該是一個健康智能體(AI Agent),目前許多城市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嘗試,貴在“高水平”(靠譜),難在“人人可享”(普惠),從可用到好用管用還需要數據反哺和時間打磨。這也是緩解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壓力,構建雙贏的醫患關系平衡的治本之策。

明確提出人工智能在文化產業中的作用,具有深刻意義,《黑神話:悟空》《哪吒》《靈籠》等具有中華文化元素和標識的文化內容加速涌現,把大量智能原生企業和智能原生創業個體組合成高效的生產體系,國產游戲、影視、動畫和IP衍生產業將實現換道超車。尤其是國產動畫的崛起,是一股不容忽視的文化力量,國產動畫劇集將伴隨并影響幾代人的成長。

(四)“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勾畫了人機共生的智能社會圖景。

明確了政務服務新模式的標準,精準識別需求、主動規劃服務、全程智能辦理。北、上、深、杭等城市政務服務水平領先全國,下一步要看如何縮小地域之間的差距。

這里提到的人工智能社會實驗,既包括人工智能對社會的影響,也包括社會對人工智能的反身性影響。受益于互聯網時代對“算法困境”的思辨,我們非常警惕人工智能作為超級技術杠桿,更容易造成技術霸權和壟斷,不盲目追求科技的高度,而是更關注人性的溫度。

“推動構建面向自然人、數字人、智能機器人等多元一體的公共安全治理體系”,說明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應用不允許有法外之地。聯想起澤維爾・奧伯森的著述《對機器人征稅》,今后,數字人、智能機器人或將兼具法律人格和稅收人格

(五)“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提出“把人工智能作為造福人類的國際公共產品”的美好愿景。

受益的主體是全球南方國家,在這場人工智能平權的浪潮中,我國將主動擔負更多的國際責任,推動形成各國廣泛參與的治理框架,共同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全球性挑戰,確保人工智能發展安全、可靠、可控。

三、支撐行動的關鍵能力

為了完成上述目標任務,《意見》明確了需要強化的八個方面能力,擇其重點簡要分析一下:

模型方面采取多路徑技術探索,推動模型基礎架構創新。也就是說,不再局限于主流的Transformer架構,而是多路并進尋找繞開Scaling Law瓶頸的辦法。賽馬機制也意味著更多資源投放,今后會催生更多DeepSeek這樣的企業。目前,我們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工程創新,DeepSeek系列模型就是典型代表。一旦理論創新、技術創新迎頭趕上,實現協同發展,再匹配上以我為主的模型能力評估體系,基礎模型研發的“全棧能力”就算配齊了。

數據供給方面將持續關注高質量數據集建設,并更加突出應用導向。數據產權和版權制度,以及基于價值貢獻度的數據成本補償、收益分成,都指向同一個方向:數據上鏈。未來幾年,數據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值得重點關注。

智能算力方面,芯片和使能軟件的進展都很快,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見到昇騰384超節點真身,確實令人震撼。構建超大規模智算集群的條件已經具備,而算力路由技術的突破,對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組網將起到關鍵作用。數、算、電、網等資源協同起來,“網絡即算力,算力即服務”的時代將很快到來。

“得開發者得天下”,開源生態建設是推動人工智能平權的基礎。阿里通義千問衍生模型已經超14萬個,成為全球最大開源模型家族。在Hugging Face全球AI開源貢獻榜單上,阿里通義千問和DeepSeek分別位列第五和第九,成為前十中唯二的非美國機構。

讀完這份文件,明顯感受到通向智能時代的大門已經敞開。我們需要做好準備,迎接并適應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新形態。

(作者陶鶴山為數字經濟工作者,從事數字化領域政策規劃)

編 輯:章芳
飛象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本網刊載內容,凡注明來源為“飛象網”和“飛象原創”皆屬飛象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摘編及鏡像,違者必究。對于經過授權可以轉載,請必須保持轉載文章、圖像、音視頻的完整性,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和飛象網來源。
2.凡注明“來源:XXXX”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在于傳播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相關作品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處理。
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推薦新聞              
 
人物
中國電信柯瑞文:星辰智惠 共治共享
精彩視頻
聯想集團陳振寬:聚焦AI三大主線,以全棧AI能力布局,推動算力產業與智能化轉型
華為周躍峰:打破數據孤島,提升數據基礎設施核心價值,賦能AI發展
中國鐵塔劉國鋒:筑牢算網底座,完善算力供給,賦能數字未來
中國廣電曾慶軍:算網融合賦能廣電發展
精彩專題
2025中國算力大會
ICT產業2025年中業績盤點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
2025中國聯通合作伙伴大會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